约翰·杜威是实用主义美学的集大成者,实用主义美学的当代阐扬者舒斯特曼认为:“实用主义美学肇始于约翰·杜威——而且差不多也在他那里终结”[1]10。《艺术即经验》是杜威惟一的美学专著,被舒斯特曼褒扬为具有无可比拟的“范围广泛、讨论详细和激情洋溢”的特点。提到实用主义,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严谨的实证主义、温和的改良主义、讲究实利注重实效的工具主义。实用主义哲学在它产生之初就难逃世人的误解,甚至遭遇庸俗化的对待。实用主义的先驱人物皮尔士预感到了这种倾向,于是提出“实效主义”(pragmaticism)一词,并且希望“它足够丑陋,以至能够免遭绑架。”[2]对实用主义的一般误解和指责是:它完全断绝了人类精神的形而上的超越维度。这一诘难同样也落到了杜威的美学思想上。更有人以杜威的审美经验论来为当前的审美泛化现象做辩护。那么,杜威的审美经验论是否保持着世俗与超越的张力呢?他的美学思想与当前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否完全契合呢?让我们结合杜威的总体思想背景,到《艺术即经验》一书中去找寻答案。 一 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方法,反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注重经验事实和逻辑求证。诚如有学者指出,“实用主义的最大特色就是使哲学从玄虚的抽象王国转向人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世界”[3]。杜威的美学思想在此哲学基础上诞生,因而世俗性是其审美经验论的起点和基调。杜威毫不避讳这一点,在《艺术即经验》的第一章开宗明义: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恢复作为艺术品的经验的精致与强烈的形式,与普遍承认的构成经验的日常事件、活动以及苦难之间的连续性。”[4]1-2因此他认为要把握艺术和审美的本质,不应该从研究公认的艺术作品出发,而应该采取“绕道而行”的策略,去考察日常生活中的人类经验。“经验”是杜威哲学、美学的核心概念,既是理论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主义,把经验理解为人的感官对于客观对象的初级反映,是知识的产生的预备阶段。而杜威的经验概念则具备更加深厚的哲学内涵,它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自然发生、浑融一体的过程。他在《经验与自然》中说: “‘经验’是一个詹姆士所谓具有两套意义的字眼。好像它的同类语生活和历史一样,它不仅包括人们作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收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操作和遭遇,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简言之,能经验的过程。”[5] 可见杜威的经验概念决不是近代经验主义所认为的仅仅是关于物理事实的认识。源初的经验既关乎客体同时也涉及了人的行动,它浸透了人的情感,承载了人的意义,这才是经验的真实状态。杜威美学思想的世俗性正是这样建立在人类源初经验之上的。“经验是有机体在一个物的世界中斗争与成就的实现,它是艺术的萌芽。”[4]19再进一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这一幅审美经验的世俗图景。 (一)经验的生物自然主义根基。舒斯特曼把身体自然主义看做是杜威美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的确,将审美这一高级的精神行为深入到生物学的本性当中,这是杜威美学思想的一个特点。杜威的研究思路不仅要回到人的日常经验,更是要回到“活的生物”的经验当中。杜威深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认为人和动物有着共同的根源。它们都是处在环境当中的“活的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都需要和环境不停地互动,以维护生存和发展生命。对杜威来说,所有的艺术都是生命有机体和它的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这其中包含了能量的协调,冲突和平衡的运动过程。而当有机体与环境在经历分裂与冲突之后实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秩序之时,就产生了源初意义上的审美经验。 (二)艺术就是人的经验。对经验的生物学解释初步崭露了艺术和审美的生命根柢。接着,杜威着眼于人的日常经验,进一步揭示了审美的世俗之源泉。美的艺术并非如人们所认为的那样高高在上,只是观摩景仰的对象。杜威说,帕台农神庙作为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是人所公认的,但它在当时雅典公民的眼里,却是一座城市纪念物,只是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表现而已。所以,如果人们要对神庙进行审美化的认识,必须意识到介入这一建筑物的生活中的人。(这与海德格尔对希腊神庙的艺术解读有某种贯通之处,实用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契合颇有意味。这位存在主义大师曾经说过,哲学的未来也许就是某种实用主义。)任何艺术产品,只有进入一个人的经验,进入艺术品所创造的世俗环境,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这正是杜威的“艺术即经验”的深意所在。 (三)一切经验都具有审美的潜质。艺术即经验,反过来,经验也即艺术。“如果一个人看到耍球者紧张而优美的表演是怎样影响观众,看到家庭主妇照看室内植物时的兴奋,以及她的先生照看屋前的绿地的专注,炉边的人看着炉里木柴燃烧和火焰腾起和煤炭坍塌时的情趣,他就会了解到,艺术是怎样以人的经验为源泉的”[4]3,这些普通的日常经验,因为人的情感和想象的参与而带有审美的特征。在杜威看来,审美也并不与理智活动和实践活动相抵触。理智活动的发端和过程只有伴随令人满意的情感性质,才会是一个完整的思维事件,才能赢获思维的果实。实践性的行动,只有伴随着兴趣的激发和意义的积累,才能被感觉为一个过程的完成;而道德行为中的审美特性尤为引人注目,真正的德行不是对责任的勉强应付,而是一种全心全意的行动。总而言之,一切实际活动,如果是在自身冲动的驱动下完整实现的,那么都将具有审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