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面向”和教育科学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聊城师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教育方面的重要内容。它用言简意赅的16个字提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其发表后的十多年来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三个面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

      一、“面向现代化”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任务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一宏伟而浩繁的事业之中,教育的作用是什么呢?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1]这也就是说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教育是基础,那么教育到底如何面向现代化,在中国的国情基础上教育该以怎样的速度和规模去发展,我们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呢?还有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的方式方法应如何改进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等等,这诸多的问题摆在了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面前。只有进行艰苦细致的研究,吸取古今中外的经验,才能把我国的教育发展建立在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的基础上,走适合中国国情和减少盲目性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向现代化”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十年间,对教育的研究还只是一些研究者个人兴趣的产物,如法国的比内和西蒙、美国的桑代克等人所做的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实验和测量方法等。但在二战之后,随着对人类问题的普遍关注和科学技术的惊人进步激起了研究教育的新高潮。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建立起全国性教育研究机构,大学配备了教育研究实验室和中心。前苏联的教育科学院拥有几千名研究人员和若干专业研究所。1981年时日本的教育研究调查和培训组织达960个。美国现有教育专业研究人员4万人。更为重要的是“以决策为目标的研究”正取代“以结论为目标的研究”。1972年美国创建的全国教育研究所担负的三项基本任务是:发展教学、研究各州的教育政策和结构、传播研究成果和改善教育实践。我国在“文化大革命”后,中央和各省市先后恢复和建立了教育科研机构,创办了大量教育刊物,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从近十几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通过对以往教育的失误、日本和德国怎样以“教育起家”、中国教育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使人们今日比往日更认识到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提高民族素质”之深韬大略。在普及教育和增加教育经费的研究和呼唤中,《义务教育法》得以出台和贯彻实施,教育经费开始走向增加投入、多方集资、社会力量办学的可喜局面,教育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中已提出必须使教育内容现代化,本世纪60年代开始的课程现代化运动是以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为背景的。包括量子力学、相对论、基本粒子论等在内的大量自然科学新理论、新技术渗入新的教材之中,中学教材除了有从高校下放的内容外,也开始反映一些新的现代科技成果。电子计算机教育、外语教学纷纷从娃娃就开始抓起,为使学生掌握多门学科知识以增强才干的综合课程也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我国近几年为适应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趋势也进行了与上述情况相应的课程改革和调整。

      现代教育的科学研究还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在对现代人素质研究中,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全面性和时代性考虑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从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研究中要求教育者改过去的“教师权威、课堂教学、书本为主”为强调学科结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实践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从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为教育发展开辟的广阔前景的研究和实践中,人们开始参与到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以至于终身教育中来;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和普及中,社会各界人士重视起从胎教开始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种联系。一方面,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正在扩大,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教育科研更积极地发挥其有效作用。

      教育面向现代化使教育科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宽广。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科学中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迅速增加,既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教育伦理学、教育美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等宏观教育学。也包括教师学、学习学,各学科的教育学和教学心理学等微观教育学。还包括因教育目的教育类别不同而形成的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等;以教育目的构成要素和不同教育内容为研究对象的德育学、智育学、体育教育学、艺术教育学等;以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教育方法和手段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学、教学方法学、教育工艺学、电化教育学等。这些不同的学科组群已构成现代教育科学中近百门学科的庞大体系。[2]

      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来说,已经历了经验和定性、定量和实验以及系统方法这样三个发展阶段。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引进,教育科研方法也在革新。从19世纪后半期始,由哲学的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为主变化为以数学的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为主。“据统计,从1900年到70年代的近代教育家,43%是心理学家、自然科学家、医学家、管理学家以及人类学家,10%是教育实验家,纯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出身的只占32%,其它类型出身的共占9%。”[3]这一时期教育家的典型代表是杜威、赞可夫、布鲁纳等。自70年代中后期,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开始对教育科学产生影响,又造就了一大批现代教育家,如巴班斯基等。可以说教育面向现代化在国外造就了一个教育科学家群、而我国的教育科研也只有面向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研究课题,吸收多学科的成果来进行研究,才会使教育科研充满活力,有所成就,产生新一代的教育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