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开创者和奠基者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启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北京 100080)

原文出处:
党的文献

内容提要:

建国头17年,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经济战略思想,如:几次提出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提出摆脱苏联模式,找到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提出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提出中国要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提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总任务及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提出打破封锁、对外开放的政策等等。他还大胆提出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思想,如提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概念、突破了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等。毛泽东的这一系列思想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和借鉴。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09 年 01 期

字号:

      [文章编号]1005-1597(2008)05-0040-09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在毛泽东时代奠定的。概括来说,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延续至今,已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而毛泽东时代所奠定的经济基础,则情况较为复杂。由于毛泽东在领导经济建设中有过严重失误,一些论者认为他“不懂经济”、“不重视经济”,或认为他领导经济建设取得过一些成就但没有系统的经济思想,或认为他有些经济观点正确却又早已过时,等等。本文拟就这类问题对相关事实做一点历史考察,希望对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为以后的发展所奠定的经济基础有所说明。

      一、领导全国人民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

      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文革”前十年的评价所说:“我们现在赖以进行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一)建国头七年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在考察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进行的经济建设时,有四点需要特别提及:

      1.起步的基础之低,条件之恶劣。毛泽东曾感叹:“旧社会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太少了。”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工农业生产和财政经济都极其困难。全国的基本状况:一是工农业生产低下,物资极端匮乏,人民得不到起码的生活保障;二是工农业比例中工业比重小,基础薄弱,生产水平极低,更谈不上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三是工业布局极不合理,7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少数城市,内地特别是边远地区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现代工业;四是交通和通讯设备极为落后,几乎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五是财政经济状况混乱,财政赤字庞大,恶性通货膨胀,市场投机势力猖獗。总之,破败不堪的国民经济,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看不到工农业生产低下和财政经济极端困难的基础,就看不出建国之初起步的艰难,也看不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就的巨大。

      2.国民经济恢复之迅速。首先是建立国有经济。1949-1952年,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管制、征用和收购在华外资企业,加上原革命根据地的公营经济,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国有经济。其次是大力整顿财政金融秩序,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体制,使城乡物资交流和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三是农业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改,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支援农业的政策,并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对减轻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为整个国民经济恢复打下稳固基础。四是工业的发展。从全国看,由于财经体制统一后宏观经济环境改善,促使工业经济很快恢复发展。到1952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大大增加,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仅大大超过1949年水平,而且大多数还超过解放前最高年份。五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到1952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已接近解放前最高年份,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解放前最高水平。还有民用航空,我国刚解放时没有航线,到1952年已有航线13123公里。六是国内外贸易有较大发展。七是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初步改善。八是对工商业合理调整,同时大量精减国家机构。总之,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国民经济全面恢复,达到近代中国历史最高水平。尽管从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来说,人民生活仍相当艰苦,但新生的共和国经济毕竟由此起步了。

      3.抗美援朝战争的进行,不可能不影响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中央决定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制定“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把确保战争胜利放在第一位,财政上必须适当增加军费支出,相对减少建设项目的经费支出。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使我国无法对外开放,难以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做生意。然而,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不但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各条战线都取得重大成就,国民经济依然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4.“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经过三年恢复时期的努力,国民经济有了发展。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低下,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就整个国民经济水平及社会经济结构而言,仍相当落后。为此,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加上苏联等国支援,“一五”计划于1956年底提前完成,到1957年底超额完成各项指标,各领域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经济建设成就辉煌

      1956年上半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党中央提出今后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后又逐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1957年到1966年的10年,党正是按照这一战略目标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在此期间发生过许多失误,有些甚至造成了严重后果,但总体看,这个时期一直没有放松发展生产,特别是1961年至1965年进行五年国民经济调整,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这个时期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方面:

      1.工业生产成就巨大。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初具规模。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产量成倍增加;新兴工业部门迅速成长,新产品、新品种不断涌现,特别是电子、石化、原子能、导弹等新兴工业部门,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工业地理布局上,不但原有沿海工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且广大内地和边疆各省、自治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也都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2.交通运输业有相当大的发展。全国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运输情况大大改善。大部分县、镇通了汽车。民航方面,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修建了一批机场,开辟了通往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的三条航线。通讯网络延伸到农村,94%以上的乡通了电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