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审计创新活动已在各级审计机关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已成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但在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种倾向: 一是对审计创新处于一种应付状态。认为目前审计工作本身都来不及做,哪有时间再去搞创新,把审计创新与审计实际工作对立起来,看成为一种额外负担。这种观念在一些基层审计部门比较普遍。之所以出现这种错误认识,其根源在于对审计活动缺乏认识,把审计看成一个纯技术性的专业,不能从政治学的视角,不能从社会发展与审计的关系来认识审计,把握审计,对审计创新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尽管嘴上也在叫创新,但工作还是老样子。这是非常有害的,会给审计事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我们一定要自觉摒弃那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旧的思想、观念、思路和做法,积极适应形势需要,加快审计发展。 二是把审计创新当成时髦。坐在办公室里,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办法,都打上“创新”的幌子,不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去领会创新的精神实质,而是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搞文字游戏,最终败坏了“创新”的名声。其实“创新”一词虽为舶来品,但自引入我国以后,其含义已有了很大的扩展和延伸。创新一般指创新主体产出比自己以前所具有的更好的东西的活动。并非所有的新东西都是好的,都可称为创新。这在“文革”中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因而创新不是凭空想象,它必须根植于深厚的实践基础,必须与审计的发展规律相吻合。 三是照搬国外的一些理论和做法。不顾我国的国情和实际,生搬硬套,并冠以“创新”之名,其结果也是有害的。应该说,我们并不反对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而且国外确实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反对不顾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顾我国审计工作的发展状况,不顾我国目前审计人员的素质现状,去盲目的照搬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改革开放以来的无数事例证明,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特定环境,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往往是难以获得成功的。尤其是审计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所制约,这就更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别国的经验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创新的灵感和动力,使我们提出的各项改进措施能更加符合实际,符合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