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案例看审计线索的推敲技巧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伶春 周大发,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审计局

原文出处:
中国审计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8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案情介绍

      2005年9月6日,Y市某区审计局组成审计组,对该市某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2002年4月至2005年8月底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就地审计。

      审计组进点后,根据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成财务审计小组和基建审计小组,先进行财务审计。通过审核银行对账单,审计人员发现,该公司每笔业务从几万到几十万元,由出纳(兼财务部长)一个人领走。审计人员直接找到出纳,追问钱的下落:原来,钱从银行取出后,直接存入出纳在建行、工行、信用社等开设的个人账户上,然后通过这些存折支取水泥碎石等材料的采购、拆迁工资及工程款。审计小组分析:拆迁、水泥、碎石的采购可以在账上直接支付给对方,为何要先将钱存入出纳个人账户上然后再支付——绕个这么大的圈子肯定有蹊跷。于是审计人员分成两组,一组查处水泥、碎石等原材料的采购,另一组重点查处拆迁工程。

      第一组先走访水泥厂,调查了解到许多异常的水泥购销合同状况。审计组又从施工方工程部索取水泥发放记录,发现货款相差56万元。审计人员将水泥的验收单进行加总,以确定水泥的采购数量,检验采购是否真实;将施工老板的领料单进行加总,以确定水泥的发放数量,检验水泥是否有结存或丢失。结果审计人员发现两处明显错误:一是多结算水泥468.5吨给水泥厂;二是多付水泥款30857.26元。

      另一审计组首先找到征地拆迁部,索要房屋拆迁合同。某公司只提供了15份拆迁合同,其中4份合同标明废旧材料归乙方(施工方),并支付了拆除工资;11份合同未标明废旧材料归属,也未见废旧材料去向。看完合同后,审计人员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该作法有悖常理,在Y市拆除旧建筑是不需要支付拆除工资的,而施工方还要上交一定的款项给业主,某公司支付拆除工资完全是一种损失;二是未标明废旧材料归属的11份合同,其废旧材料不知去向。

      审计组找到了拆迁部部长某某,向他了解废旧材料的去处。他的回答很简单,“工程紧,任务重,来不及考虑废旧材料”。这时,细心的审计人员发现,施工方老板与某某部长姓氏相同,而这个姓氏在Y市很少见。当某某被问及与施工方老板的关系及为什么要这样签合同时,某某并未正面回答。审计人员后来从侧面了解到,拆迁方实际老板其实就是某某本人,合同上写的是他儿子的名字。

      审计组认为问题重大,将情况向市局做了汇报,并重新调整了工作思路,基建、财务审计同时进行,二者相辅相成,财务审计分两个组,内查外调。

      某公司施工的工程是城市主干道。由于房屋被拆除,拆迁房重新进行了安置,这给调查带来很多困难。通过审计人员的细致走访,拆迁户反映了两条重要线索:一是某居委会干部以“中介费”的名义收取拆迁费用中饱私囊;二是公司领导买地卖地赚取差价。根据这条线索,财务组通过查账发现,账面上并没有“中介费”支出。他们遂即对出纳进行盘库,通过盘库看是否有发票没有做账,发现有2003年支付“中介费”的条子共两张,共计712312元,其中王某某644312元,彭某某48000元。后经审计人员调查:彭某某系居委会支书,王某某查无此人。而买地卖地账面上没有反映,在征地拆迁部也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审计组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该宗土地拍卖后转手出让且前后价差较大。审计组遂将调查了解的情况移送检察机关,后经检察机关调查,这宗土地是该公司总经理利用职务之便,违反国家规定,将明知权属资料不全且未纳入年度出让计划的土地挂牌出让,采取要求评估公司压低评估价格,规划部门降低容积率,以他人公司名义摘牌等一系列徇私舞弊手段,以低于实际价值57.17万元的价格,将该宗土地使用权出售给自己并转手从中渔利。审计组在核对土地出让金收入时发现,该公司虚开土地出让金收款收据580万元,其目的为某房地产公司向银行贷款提供虚假证明,潜伏着很大风险。

      审计组及时向市局作了汇报,市局将这些线索移送、市纪委、监察局立案,后查处党员干部并给予纪律处分11人(包括2名副处级干部),其中开除党籍1人,撤销职务1人,开除公职5人,检察机关立案3件6人,全部侦查终结,其中3人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分析

      线索往往隐藏在暗处,所以审计人员必须从细微入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笔者就本案例谈谈一些经验做法。

      一、充分认识困难所在,寻找突破口

      对该公司的审计,审计人员遇到了许多困难,审计进点“不是时候”。在审计组进驻该公司前,该市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先后于2004年和2005年对该公司进行了检查。除查出部分公款私存的问题外,没有其他重大的问题。该公司认为,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都查不出什么问题,更何况小小的区审计局?审计人员在这种背景下进驻审计,其困难可想而知。一是没账本、凭证可查,可查阅的合同资料也不完整。公司解释说账本、凭证等资料在检察机关没拿回来,审计人员与检察机关积极衔接,调回账本和凭证。二是人员变动大,原会计和出纳(兼财务部长)都已调走,新来的会计、出纳对以前情况一点都不清楚;工程部部长和工程师等主要人员已做变动,调阅合同、施工日记、工程预(决)算等原始资料都很困难。三是来是社会各界的压力大。随着审计的深入,各种问题浮出水面,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审计人员沉着应对,在各种困难之下寻找线索,找到突破口。二、从细微入手,深入挖掘

      1.从谈话中摸家底、找线索

      笔者认为“交谈”是审计取证的主要手段。当审计人员发现出纳公款私存时,便问出纳,“在公司账户付款很方便,为什么要转到个人账户,这样一来资金转来转去很麻烦,二来大量公款存入个人账户,风险很大。”出纳听审计人员这么说,心理防线开始松动,继而说,“是为了开支的方便,有时银行转账没有现金方便,如征地拆迁,购买水泥、碎石、涵管等原材料。”审计人员分析,征地拆迁没必要从私人账户上现金支付。从账上付款情况来看,拆迁款都是公司为拆迁户开的账户,资金从银行划转的。这些做法存在蹊跷:一是一些不合理的补偿,如“钉子户”在这里开支;二是可能存在虚拟拆迁户套取现金。水泥的采购原本可以从单位账户上一笔划走,却另用现金45万元支付货款。审计人员分析:这其中一个原因是45万元是虚假支出,单位以此为借口,套取现金;另外一个原因是帮助对方逃税或私设小金库,后者不合常理。后来从纪委的办案结果看,审计人员当时的分析是正确的:该公司私设小金库,利用多造拆迁户、多付货款等手段来套取现金,个别工作人员还虚拟拆迁户进行贪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