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实施后,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变动较大,审前准备工作量增加,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我们在平时的审计复核和对下级机关的审计项目质量检查时发现,有的审计人员对新的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方法理解不透,还是习惯于按照旧的模式编制;有的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不够重视,审计实施方案内容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无法对审计实施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控制审计质量的目的也无法达到,直接影响了审计质量。下面结合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谈谈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的方法。 一、编制依据 有的审计人员将编制依据写成××局××年审计项目计划,这是不确切的。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编制的,编制的直接依据应当是审计机关的审计通知书。审计法律、法规和上级审计机关、本级人民政府的指令及审计项目计划应是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的依据。 二、被审计单位名称及基本情况 这项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根据审前调查的结果,填制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范围或者业务经营范围等内容。但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项目来说,以上内容还不够,还应该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填制投资项目或专项资金的基本情况。 三、审计目标 有的审计人员将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目标混同于审计工作方案的审计目标,照搬照抄,造成每个项目的审计目标都大体一致。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组办理审计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审计实施方案应当将审计工作方案的目标具体化。如何具体化或具体化到什么程度呢?这里举个例子,某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目标是这样确定的:一是“摸清家底”,查清该部门本级各项资金的收支情况;二是选择该部门的重点二级单位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揭露严重违规问题;三是审计列入该部门预算的重点专项资金的合规和效益情况。这样就比较具体,操作性和指导性也比较强。 四、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审计风险的评估 1.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步骤。一是选用判断基础。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通常包括总收入或总支出、资产总额、净资产或权益、税前净利润等。审计人员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运用专业判断合理选用。一般来说,对正常经营的盈利企业应选净利润为判断基础,对有收费职能的机关或事业单位应选用总收入或支出为判断基础,对无收费职能的机关或事业单位应选用支出为判断基础。二是确定比率。我们一般采用固定比率法来计算重要性水平,比率的范围应当由审计机关确定。三是计算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乘以比率就得出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这个数值不要求十分精确,可以取与其相近的整数。如果判断基础选用收入和支出两个数,计算出的重要性水平可以取其平均数。四是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我们一般将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分配得出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账户。分配的方法是,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等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2.评估审计风险的步骤。一是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一般确定为5%);二是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水平(一般高60%、中50%、低40%);三是评估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水平(一般高30%以上、中20%~30%、低15%~20%);四是利用风险模型计算检查风险水平。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五、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 审计范围包括两项内容,会计期间和审计事项。确定了这两项内容,才能明确审计范围。如审计目标是某单位某年度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则审计范围就应当是该单位某年度的各项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 审计内容的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细化。如某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确定为:200×年度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支出情况,内控制度、固定资产情况等内容。审计署“6号令”规定“审计事项一般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或者会计报表项目划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事项可以表述为:货币资金、暂付款、库存材料、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拨入经费、预算外收入等内容。每个审计事项还应确定所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例如,应收账款的具体审计目标:(1)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存在;(2)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3)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的记录是否完整;(4)确定应收账款是否可以收回,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5)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期末余额是否正确;(6)确定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的列报是否恰当。 六、对审计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 这项内容的变化经常被有的审计人员忽视,还是像以前一样填成了工作分工和进度计划。实际这项内容需要填的是审计重点内容的审计步骤和方法。重点内容在上一步已经确定了,这一步就是确定怎么审的问题。例如:银行存款的审计步骤和程序可以这样确定:(1)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报表的余额是否相符;(2)抽取部分银行存款账户,取得银行对账单,检查对账单记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是否相符;(3)对于资产负债表日银行对账单与日记账记录不相符的银行存款账户,应获取或编制该账户资产负债表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果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仍有差异,应进一步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4)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和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注意有无长期不予处理的差额,如有,则作相应的调整;(5)向所有的银行存款户函证资产负债表日的余额;(6)银行存款中如有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作出记录;(7)调查大额或性质异常的银行存款收支记录,检查相应原始凭证是否完整,有无授权审批手续;(8)抽查资产负债表日若干银行存款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期测试,如有跨期事项,应作适当调整;(9)查明银行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