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内容涉及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通过对政府绩效审计各要素的调查、分析,找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答卷者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该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状况。 表1 审计实务人员 理论合计 答卷者类型审计署地方审计人员 研究者 (含特派办) 人数 14 39 9 62 比例 22.6% 62.9% 14.5%100% 一、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中的问题 (一)审计主体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专门培训。主要表现为: 一是审计主体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人才。我国政府审计主要开展的是财务收支合规性审计,对审计机关人员的专业结构配置,主要以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人员为主。对审计主体知识结构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只统计了53名政府审计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多数为传统的审计、财经会计类,此类人员占答卷者人数71.7%的比例,非财经类的人员,如工程类、计算机、心理学、法律类等专业人员缺乏。 表2 专业 会计类 审计类 工程类 法律类 其他合计 人数21 17 7 4 4 53* 比例 39.6% 32.1% 13.2%7.5% 7.6%100% 二是审计主体培训机制不完善,缺乏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专门培训。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是审计法规对审计部门或机关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的基本保障。笔者首先对政府绩效审计主体所在部门的培训机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只统计了53名政府审计人员)。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政府审计部门94.3%的答卷者表示每年均参加与审计相关的业务和知识培训,有39.6%的答卷者每年参加的培训在5天(包括5天)以上。然而,进一步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审计部门培训机制不完善,缺少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专门培训。 表3 培训天数0 1-33-5 5-7 7天以上合计 人数3 9 1914853* 比例5.7% 17%35.8% 26.4% 13.2% 100% 在西方一些国家,国家审计机关非常重视绩效审计人才的培养,拥有一套专门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其审计人员一般一年平均有7~10天参加与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进修和培训。相比之下,我国的人员培训机制不完善,在政府绩效审计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缺少与政府审计相关的专门培训,但在对我国政府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进行的调查中,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政府审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高。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只统计了53名政府审计人员)。 表4 答卷者类型 研究生 大学本科 大专中专合计 人数 1121 15 6 53* 比例 20.7% 39.6% 28.3% 11.4% 100% 教育的双重效应使得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活动有着丰富的可资利用的人力资源。只要注重调节政府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配置和加强对审计人员政府绩效审计方面的专门培训,在我国适应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政府绩效审计队伍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二)进行审计的法律支持不够,使得具体实施中的审计内容不完整。主要表现为: 一是审计内容不尽完善。笔者首先对政府绩效审计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审计内容进行了调查,其评价的内容主要涉及公共资金绩效方面和公共经济管理责任方面,69.3%的答卷者认为我国目前所实施的政府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内容不尽完善,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对政府绩效审计所包含的内容进行了调查。笔者认为,大多数答卷者对政府绩效审计内容问题的现象与本质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入和全面的。政府绩效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其中主要涉及对公共管理资源及其公共受托管理责任的评价,其内容不仅包括公共管理的过程,还包括了公共管理的质量和结果,甚至包括了公共管理行为和过程等所带来的对整个社会环境质量方面的影响。 表5 意见类型 完善 较为完善 不尽完善 不确定合计 人数 2 11436 62 比例 3.2% 17.7% 69.3% 9.8%100% 二是进行审计的法律支持不够,限制了审计评价内容的拓展。实证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内容还过于狭窄,导致该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审计主体的素质、审计技术方法的制约等。在对导致绩效审计评价内容不完善原因的调查中,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只统计了43名认为评价内容不尽详细的答卷者)。调查结果显示,依法审计是审计进行评价和监督的基础和主要特征。但我国有关审计法律法规只表明了审计在围绕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效益行为”做出了规定,对绩效审计本质要求的对公共管理活动的审计,在《审计法》的表述中没有涉及。因此,我国的绩效审计处于非完全法律授权状态,法律授权的不健全制约了绩效审计内容的拓展。 表6 原因审计人员 评价技术 缺少法律 其它 合计 素质不高 支持不够支持 人数 2 6 3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