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审计局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的一些做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现代审计与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8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过去的一年,我局在经济责任审计思路上做了一些调整,工作环节上做了一些探索,初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一是审计时间大大缩短,审计成本降低。二是审计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文明审计,处理难度大为降低。三是审计报告特别是审计结果报告,被审计对象服气,组织、纪检部门欢迎。

      2007年我局共对33个单位领导干部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县区党委政府4个,市级部门15个,企事业单位14个。通过审计,查出违规资金1.2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3.8亿元,收缴违纪资金71.6万元,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案件线索1件1人,纪检、组织部门对10多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审计计划的制定上,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请缨

      2007年初,我们在研究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对我市几年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识到搞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干部监督、推动依法行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机关应借助这个平台,趁势而上,以提高审计机关的政治地位。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组织部门委托之前,主动提出了对所属12县区和70多个市级部门3-5年内的经济责任审计建议,并且说明了提出这个计划的充分理由,汇报到纪委、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后,领导非常重视,立即作了批示,安排组织部门按我们的建议下达了当年审计委托计划。我们提出这个较长期的计划就是变过去组织部门零敲碎打的委托为一个有计划、全覆盖、无盲区、审计面前人人平等的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计划。即:加大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实行“三年审一轮、一次审三年”,而且党政主要领导及其整个班子经济责任一起审计;对市级党政部门全面推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行“五年审一轮、一次审一届”;对事业单位有重点的安排,主要审计资金量大、有社会影响的单位;对企经验交流业单位主要配合国企改革、维护社会稳定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行审计。这个整体工作计划,把所有党政领导机关全都列入审计范围,每年有计划的对一部分县区和部门开展审计,避免了对一些部门领导经常审,而对一些部门从来没审的问题,使审计监督更加公平合理,我们这个思路调整的做法被《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教育网》和省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讯》刊发。

      二、从审计对象的确定上,变只审行政主要领导一人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起审

      中央制定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审计的对象是党政领导干部,而以前审计机关认为自己是行政部门,不好去审计党务部门。所以到县上只审计县长,不审计书记。去年思路调整以后,不光是对书记、县长一起审,而是把所有班子成员一并列为审计对象,查出问题一层一层往下追责任,所有领导成员都知道这次审计是审他们自己,工作过程中没有不重视、不配合的。2007年,我们安排审计4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从审计进点会到审计结束的座谈会,每个县区都精心准备,从会场布置到参会人员,没有一个县区不重视。

      三、从审计期限上,变过去大多是离任审计为任中审计

      过去组织部门交办的基本都是干部调动之后安排的离任审计,结果审计组下去,现任班子认为与己无关,不配合,再加上有的干部在当地群众有意见,对审计工作产生了对立情绪。审计结束后对象不在位,处理难度大,也达不到教育防范的目的。去年,我们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做法,给所有被审计单位排队安排审计年度,都实施了任中审计,而且审计对象主要针对的是组织设置的领导职位,谁在这个位置上,谁就是审计对象,审出问题来,谁在任的谁决定的谁承办的就由谁负责,前任形成的问题责任由前任承担,但纠正处理由现任负责。去年我局共审计33个单位,涉及责任领导干部上百人,不仅处理比较到位,而且也达到了审计一个点、教育一大片的目的。

      四、在审计力量的组织上,合理调整资源,变经责处独家审计为全局联合审计

      我们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党委交给审计部门的工作,不是经责处一个处室的工作,并且经责处作为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办事机构,他的主要职责应该是综合、调研与指导,并非单单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具体任务的单位。再加上搞好经济责任,对于提高整个审计机关的地位至关重要,应该全局动员、全员参加。因此,我们统筹整合了审计资源,把全局力量汇集到经济责任审计上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别与财政资金审计、部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基本建设资金审计、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紧密结合起来,即一个审计组进点,同时完成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及其他审计任务,既扩大了审计面也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节约了人力、财力、物力,还减少了对被审计单位的打扰。

      五、从审计方法和内容上,变主要审计财务为主要审计领导责任履行情况

      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机关来说是一个值得挑战的课题。过去审计组到一个地方去,主要是审财政财务账目,前些年搞经济责任审计仍然沿用财务收支审计的模式,认为把账查完了就是把责任查到了。去年在审计开始前,我们首先组织全体承担经济责任审计的40多名审计干部在一起研究分析,引导大家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责任”二字做文章,审计方法上由过去习惯于就财务查账目,转向了围绕责任查功过;由过去只重视从微观中找问题,转向了从大处着眼,在宏观效果上论是非;从以前套用财务收支审计的套路清查每一笔账务,转向了贯穿绩效审计、投资审计、债务审计,重点围绕领导职责查重大决策程序、查决策的科学性、查投资的合规性特别是效益性,查实际达到的客观效果,然后作出既合乎政策又符合实际的、合规、合情、合理的评价。在审计内容上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考核;二是注重清理资产家底,特别是净资产与接任时变化比较;三是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据此检查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为此,我们从审计方案的制定、实施、出报告,都始终贯穿这样的理念,把“责任”二字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坚持“四个结合起来”:即把对县区的财政决算审计和对部门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把部门职能设定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职责结合起来;查账与走访群众听取意见与班子成员个别谈话结合起来;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注重看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效益性,始终围绕责任审财审物审管理。查出问题以后,在经济责任界定上,除了根据《暂行规定》指出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两种责任以外,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风廉政责任制规定中对领导干部违纪问题责任界定的规定,增加了对领导干部应承担的主要领导责任或重要领导责任的认定。在对问题的处理上,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既从大处着眼维护国家法规的严肃性,又顾及地方的客观实际性,更看重真正达到的实际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对问题责任的追究上,领导班子成员谁是谁非一目了然,对一些不该公开的个别进行座谈,提出明确的改进意见,做到兼顾合情、合理又合规,使被审计单位领导心服口服。如去年对市级22个部门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中结合对15个部门领导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并且在审计过程中增强了对会议费、车辆费、招待费等五项费用的专项调查,情况反映到市人大的审计工作报告后,成了委员们讨论的焦点,报告会一结束,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姚引良当即要求审计局给他提供详细材料,后来我们从有关领导口中得知,姚书记分别跟他们谈了话,要求加强管理、厉行节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