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盈利,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中收益作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对所开展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的成果,就成为评价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因素。在审计工作中,尤其是在效益审计和增值审计中,必然要求对企业的收益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进一步挖掘对企业增收节支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因素。 收益质量是指报告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如果收益能如实反映公司的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好;如果收益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的质量不好。决定收益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现金净流量及利润的构成情况等。 一、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对收益质量的影响 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越低,平均收账期越长,说明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越弱,企业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越低,企业的销售收入过多的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现金流入的减少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质量,而且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审计人员应从企业的内控制度入手,看企业是否已建立起销售和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并对已实现的销售收入以及每一笔赊销业务进行分析,从而评价企业的利润质量。 销售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之一,是决定经营收入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最终形成利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企业缺乏销售和应收账款的内控制度,就会造成对赊销业务失去控制,一味追求销售收入,而忽视了销售收入的变现能力,忽视了对购货方的资信程度及支付能力的调查,其后果是造成企业的账面利润数额可观,但实际却是含有大量的水分,利润质量被严重稀释。这种赊销行为如不能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将把企业推向危险的境地。 对此,审计人员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审计,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使企业的所有销售行为都在监管之下,并对已建立内控制度的赊销业务进行实质性检查,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从而促使企业将应收账款余额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二、净现金流量对收益质量的影响 审计人员用净现金流量对收益质量进行分析时,可用销售现金比率指标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来分析和评价。 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入÷销售额 这一比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能够得到多少净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主营业务创造现金的能力越强,利润质量越好;如果比率较低,且连续下降,说明企业的销售收入缺乏必要的现金保证,而且可能存在大量坏账,会对利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该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净利润的保障程度。该指标越大,证明企业所实现的净利润的“含金量”越高。如果企业的净利润缺乏足够的现金保证,就会影响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而不得不增加债务筹资来满足资金的需要,这样做必将导致资产负债率和资金成本的提高,从而降低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审计人员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计算,将指标值与企业以前年度同期值及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企业的销售现金比率和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增减变化趋势以及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异。并据此对影响现金流量的项目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差异的形成原因,帮助企业确定指标的基准值,并据此作为企业对收益质量的一个控制标准。 三、利润构成对收益质量的影响 审计人员在分析企业的利润构成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主营业务利润。这部分利润是企业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企业一定期间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 在分析收益质量时,应该关注主营业务利润额在净利润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和各期的变动趋势。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在净利润中不占领先地位,而非主营利润所占比率比较大,呈现出主营业务利润与非主营业务利润倒置的状态,说明企业的利润构成不合理,其利润质量自然就不够稳定。 在分析时,不仅需要关注本期利润构成是否合理,而且应该将连续若干期的利润构成进行比较,以掌握利润构成的变动趋势和发展规律。一般来说,企业利润额及其结构能够在一个较长期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就可以认定该企业收益质量值得信赖。 另外,审计人员还应关注营业外的收益和损失对利润质量的影响。因为许多营业外项目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关,如固定资产、存货的非正常报废损失与企业对生产设备和存货的管理不善有关。如果企业的营业外支出中经常出现大量的此类支出,说明企业管理中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必然导致利润质量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