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对审计项目质量的评价,必须采用正确的原则来选择恰当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法,确保用这种原则指导下确立的评价方法,能获得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评价审计项目质量最重要的原则。所谓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独立存在着的特性。审计项目评价方法的客观性,是指在评价审计项目质量过程中,要以客观的标准和方法去评价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含了评价对对象的客观性,评价标准设立的客观性和评价操作方法的客观性几个方面。 1.评价对象的客观性,是指审计项目质量的组成要素是已经客观生成的,不以评价者或其他人的主观因素而变化的。审计项目质量的组成要素,既包括审计实施全过程各环节,包括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结论性文书、审计档案等等;又包括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审计取得的效果;还包括审计项目的成本效益评价的新要求。而这些内容都不是在评价阶段形成的,而是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2.评价标准设立的客观性,是指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标准的设定具有其固有的要求和特征,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准则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审计项目质量的最低衡量标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法律法规制度是权利机关根据审计活动的一般规律,强制性地把审计原则、权力、责任、程序和方法固定下来,让从事审计活动的人员去遵守和执行。它体现了审计活动的客观规律,也对审计人员提供他工作指南。审计项目实施,首先要以遵循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为前提,同时也受到法律法规规范的保护。 3.评价操作方法的客观性,是要求我们在选择评价操作方法时,尽可能地排除评价者的主观因素,采用客观公正、裁量统一、操作合理的评价方法。由于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的主体往往是人,由于评价主体知识、视野、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决定了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到评价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评价方法的选择时,要注重客观性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当和失误,从而保证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当然,完全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评价结果可能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减少这种影响。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评价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所谓科学性,就是以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的思想去研究和探讨事物的本质。审计项目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是指在审计项目评价中,紧密结合审计活动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审计项目质量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及相互的逻辑关系,遵循合理的程序,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对审计项目评价对象作出正确的评价结论。科学合理的态度,对于获取真实、可靠的评价信息,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结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强对参与评价工作的人员的培训,树立科学的工作态度;其次,要选择科学的评价组织形式和评价时机,如组成专家组,开展交叉评审、同业互查,将实时评价与后期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保证评价效果;第三,在评价标准和方法的采用上,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形式、实质和程序标准相衔接,绝对分值和设置权重相协调的思路,确保作出科学的评价。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功能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和有序性等特征。审计项目评价方法的系统性原则,就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问题,把审计项目质量自成是一个由各项质量要素组成的完整的有机整体,来确立评价的方法。审计项目质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整体影响因素上看,有审计人员的素质、责任心,被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配合程度,审计环境的影响,审计力量和时间的安排,审计技术方法等;从审计过程上看,又可分为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各阶段各环节的质量组成因素;从审计结果来看,又可以从微观上、宏观上,发现案件线索,追加损失浪费,上报信息指示采纳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去衡量。因此,在评价方法的设立中,必须用系统性的观点,多层次、多方位、多视角地进行考量,用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观点看问题。在确定评价标准时,要同时考虑审计项目实施中各要素的影响,细化评分项目,深化评分内容,既要看过程,又要重结果和采纳执行情况,做到全面系统,综合平衡,而不能顾此失彼,设置不当。在设定评价事项的分值和权重时,就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评价对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程度,使确定的分值既是评价的依据,又能起到质量导向作用,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其他,把握得当。在评价操作中,要将平时评价和最终评价相结合,事中评价与事后评价相结合,系统地关注审计项目质量的各环节。在分析审计项目质量问题时,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象,还要看到诸如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四、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性,就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利弊及制约因素的分析,选择能实现目标的途径具有可操作性和良好预期。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是指在评价审计项目质量时,采用可以实现评价目标的、具有实施的条件和可能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标准的可行性、评价操作方法的可行性。一种评价方法即使再有科学性和理论研究价值,如果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不能得到成本效益的最优结合,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价值。因此,在选择评价标准时,既要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党和政府的要求及社会期望等因素,又要考虑审计机关力量限制、审计技术方法的局限及审计手段的限制等因素,设定合理可靠的评价标准。在选择具体评价操作方法时,既要做到全面评价、综合评价,又要考虑成本效益、人员安排和工作安排及评价手段的局限性等因素,从可行性、实效性出发,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评价方法要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和优秀审计项目活动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立足于现有的人力资源、技术手段等现实可能性,兼顾评价人员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及判断能力,结合审计质量建设的特点,力求循序渐进,逐步改进,同时做到简便明了,便于测评。如对成本效益评价,考虑到审计成本的范围、内容的复杂性,不过多的纠缠于理论的概念和范围,在全面考量审计实践中审计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难点的基础上,将审计项目的总工作日这一成本因素中关键变量分离出来,作为成本控制的突破点,从而既使评价方法简便易行,又达到评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