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江苏省南通市濠北路上,一座崭新的建筑被彩旗和红地毯装点得多姿多彩,春风拂过,汇聚在这里的人们一派喜气洋洋。刚刚竣工的中国审计博物馆,正在举行开馆仪式。 开馆仪式结束后,来宾们参观了博物馆,本报派出专访的记者立刻采访了参观中国审计博物馆的审计系统的多位老领导和现任审计干部。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参观完中国审计博物馆后说,这个博物馆是广大审计干部、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审计历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中国审计发展的历史,系统了解的人不多。通过参观,我们可以看到,审计工作的许多做法并不是我们今天的独创,有些做法比如审计工作要抓重点、发现大案要案、审计的公开透明等等,在古代、近代以及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前人都做了。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在继承中发展,不继承就没有发展。 审计署第一任审计长于明涛说,应该用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来宣传展示审计工作,用博物馆的方式是非常好的办法,让大家从历史的视角来观察审计。我们今天的审计工作需要往前走,需要加强,就必须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开办博物馆是一个好的办法。 原驻署纪检组长王道成说,中国审计博物馆的建成对社会各界都是一件大好事。中国审计博物馆为人们留下了三千年的非常详实的审计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审计博物馆也是世界审计博物馆,因为中国审计发展的历史是世界审计发展历史的一部分。这座博物馆将有益于我们审计工作更好地把握现在,掌握未来;对社会各界也是审计文化的教育;对国际来讲,可以展现中国审计及中国民主法制的良好形象。 审计署驻长沙特派办原特派员柳协春是新中国审计机关成立后最早的一批特派员之一。他说,25年来中国审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中国的民主政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出了产品,出了经验,出了人才。中国有两句老话——“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不会重演”。前一句是说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它的根,我们的审计工作的根就在今天的博物馆见到了。这让人们看到,今天做的事,在几千年前就有过。后一句说明,我们今天做的审计工作并不是三千年以前的审计,也不是民国时期的审计,我们今天的审计是时代的飞跃,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的审计,今天昭示着未来,未来的审计工作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办原特派员邢德祥在参观了中国审计博物馆后表示,建立专门的审计博物馆也是审计事业的一项创举。联系到过去25年审计工作的成就,他认为审计工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一是紧紧围绕中央的工作中心,按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好监督职能;二是经过历届署领导班子团结、坚定、认真、务实的工作,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审计队伍;三是审计工作通过继承和借鉴,通过实践,开创出有中国特色的审计路子,比如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等;四是依法审计,根据宪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履行职责,为经济建设做好了服务,为反腐倡廉作出了贡献。 广东省审计厅原厅长方振慰说,中国审计博物馆展示了历朝历代有关中国审计的文化、制度,内容很详实、丰富,系统地反映出我国审计发展的历史,它一定会成为审计工作人员学习、交流的基地。而这25年来,审计走过的路不简单,就地方审计工作而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承担了大量任务,做出了不少成绩,为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审计也已经为社会普遍接受,审计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浙江省审计厅厅长谢力群说,最关键的是,通过把审计的历史展示出来,让老百姓知道审计是干什么的,比如知道审计是一种制度安排,是民主法制的工具。他们更了解审计,就会为审计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更支持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