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下政府审计成本变化及其管理对策

作 者:
周芳 

作者简介:
周芳 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

原文出处: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8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计算机审计对政府审计成本规模的影响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究竟是降低了政府审计成本还是提高了政府审计成本,至今没有定论。李小菊、张晓鸣认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增加了审计证据成本。而Jagdish Pathak,Ben Chaouch,Ram S.Sriram分别对不同的审计技术进行了成本分析,得出连续审计确实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在2000年,审计署对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联网审计,和1999年相比,全部参审人员仅为1999年人工现场审计的111%,人均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却是1999年的38倍。非现场审计可以进一步节约审计成本。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数学者认为在联网审计下,审计机关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但目前在联网审计还不普遍的情况下,计算机审计对节约审计成本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对计算机审计前期软硬件投入的增加,会导致审计成本的增加。

      二、计算机审计对我国政府审计成本构成的影响

      (一)计算机审计对不同审计成本支出内容的影响

      目前,我国政府审计成本主要包括人员经费、日常办公业务费、资本购置费和其它支出。因为人员经费只受预算的约束以及我国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影响,所以计算机审计几乎不对这部分成本产生影响。计算机审计对审计机关的资本购置支出和日常办公业务费具有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审计软件开发和升级、硬件设备的购置和维护等资本性购置支出以及审计人员培训学习等业务办公支出的增大上。

      (二)计算机审计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梁晶认为我国政府审计成本可以分为组织成本和项目成本。周应良从固定和变动两方面分析了审计成本后认为:审计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人员经费+审计机关办公费,变动成本组成=Σ外勤经费标准×参审人数×审计时间(天)+城市间交通费+市内交通费+取证杂费+专家聘请费用+与上级机关协调工作费用+其他费用(如移送案件费用等)。审计项目成本主要受外勤人员数量、外勤天数和外勤标准影响。外勤标准主要取决于出差地区的远近,并参考物价的整体变动水平进行修订,按每人每天计算,属于标准成本,计算机审计技术变化对外勤标准几乎没有影响。外勤人数和外勤天数受很多因素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联网审计可以大量减少审计人员的出差时间和次数,节省审计单位的开支,降低审计成本,明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三)计算机审计对不同审计过程成本支出的影响

      审计过程划分为审计准备阶段、审前调查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四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与审前调查阶段的划分标志应该是审计通知书,审前调查阶段与审计实施阶段的划分标志应该是审计实施方案。在对具体项目审计中,大量的审前调查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完成,进驻被审计单位前,已经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审计实施方案等,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主要工作不再是查账找问题,而是调查取证联网审计发现的疑点。由此相对于传统手工条件下的审计而言,计算机审计在审前调查阶段花费的天数和人数都有所增大,而审计实施阶段的天数和人数将有所减少。所以,审前调查花费成本增加,而审计实施阶段将相应减少成本。计算机技术对审计准备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的成本影响不大。

      三、计算机审计下的审计成本管理对策

      笔者认为,研究审计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降低审计成本。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研究审计成本,其目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在产出一定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投入成本;二是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尽量提高产出效果。笔者认为研究审计成本的目的应该以第二种为主。

      在讨论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成本管理之前,必须明确两个前提条件:

      第一,现阶段审计机关的审计成本受到其预算的严格限制和约束。我国机关行政经费实行定额定员管理,即由人员定预算,由预算定经费,由经费定支出,所以任何成本管理措施都必须在预算范围内加以考虑和实施。审计预算对于审计机关审计成本管理来说,属于外生限制变量,但是不能说审计机关对审计预算没有任何影响,Barry R.Marks,K.K.Raman研究了美国各州审计预算金额的决策模型后发现,美国立法、行政、新闻、文化和会计等方面因素,对各州政府审计部门的预算金额都有影响。

      第二,审计机关组织机构的设置也是审计成本管理的外生变量,审计成本管理必须以现有审计机关的组织机构设置为前提,要想完全打破这种组织机构来进行审计成本管理,现阶段并不现实。

      所以在上述两个前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机关的审计效率,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审计成本管理:

      (一)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效果和效率

      李金华审计长曾断言:审计人员如果不懂计算机审计,那么他就会失去审计资格。为了适应计算机审计时代的到来,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这就势必需要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审计署已经开展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普及性培训和中级培训。其中级培训费用人均1.7万元,加上及格率80%的因素,每位计算机中级骨干需要投资2万元以上。这无疑会增加审计机关的总成本,但到目前为止,中级培训仅培训了几百余人,与中高级审计人才需求相比,缺口还很大,所以必须在培训的时间、对象、内容、方式及其考核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既要提高培训效果,又要提高培训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包括计算机水平),对审计机关整体审计效率的提高具有无法估量的作用。

      (二)严格论证计算机审计软硬件的开发和购置,避免炫耀性消费,更好地发挥计算机软硬件在审计业务中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除会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外,还需增加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和购置,这无疑又会带来审计成本的上升。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开展必然离不开审计软硬件的购置和开发,从审计成本管理角度,必须做好软件开发和硬件购置的可行性论证,避免盲目开发和资源投入,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当前,我国审计机关计算机硬件配置已居世界领先水平,今后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必须从重视硬环境投入转向重视软环境投入。另外,除国家专款建设的金审工程外,原则上不允许地方再进行较大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和投入,这样既可以节约审计成本,也便于控制审计质量,规范审计工作。同时,还必须重视提高现有计算机软硬件在审计业务中的使用效率,避免炫耀性消费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也是降低审计成本的重要举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