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上,国家审计是一个收集、分析信息,经过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并最终发现问题的过程。自从现代审计尤其是效益审计成为国家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后,国家审计还包括查找问题原因、解决问题的过程。上述两个过程与我们通常所讲的国家审计应具有的监督与服务两大职能作用是一致的。显然,国家审计的这种行为既不同于一般的行政行为,也不同于司法行为,而是一种具有监督、鉴证、评价和服务职能的专家行为。因此国家审计应具有其自身的职业判断和思维模式,而不只是一种行政性思维模式或者仲裁性思维模式。国家审计的上述行为特征,决定了其思维模式应该具有批判性、研究性和建设性三种思维方式(以下简称审计“三性”)。 一、批判性思维是国家审计的主要思维方式 从审计的角度看,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被审计对象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以及性质、价值等进行的否定性判断。 批判性思维是审计监督职责的根本要求,是审计本质的直接体现,是国家审计行为区别于其他行政行为的重要标志。我们知道,审计的本质是监督,这是审计机关与其它国家机关的主要区别,也可以说是审计机关存在的根本意义。因此,审计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发现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审计机关的这种职能特征决定了审计的基本思维方式必须是批判性的。 批判性思维提倡的是怀疑精神,要求审计人员不迷信书本、不轻信经验、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以怀疑的精神、敏锐的视觉去看待每一件事,对任何信息都要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敢于对信息来源、性质、真伪等提出疑问,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确定到底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善于在批判中集成,在批判中吸取。 在审计工作中,坚持批判性思维必须要有问题意识。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被审计对象时不能只看到成绩和长处,一定要去寻找问题和不足,敢于“从鸡蛋里挑骨头”。无论被审计对象取得了多么突出的工作业绩或者做出了多么出色的贡献,也无论被审计对象采用了多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或者提供了多么漂亮的财务资料,我们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秉持怀疑的态度。要通过对获取信息的分析研究与职业判断,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弄清事情的真相,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批判性思维并不仅仅只是否定,还要善于肯定,是在肯定基础上的否定。一提到“批判”,一些人可能认为就是否定,就是单纯的找问题。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和认识。我们说,批判是一种洞察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因而,批判也应包括关注优点和肯定长处的含义。正如罗素所讲的“需要注意的重点是,如果没有一个含有‘应当’的前提,就不可能推导出一个告诉自己应当做些什么的结论。”所以,批判性思维强调否定,也要敢于肯定。肯定是基础,否定是结果。只有敢于肯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恰当地得出否定的结论。 在肯定基础上否定,要求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对已知信息和材料做出取舍,去伪存真;对别人的成果给予肯定,在继承中发扬。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面临着大量的信息资料,只有敢于肯定,敢于取舍,才能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才能发现疑点,找出线索,揭露问题。一个善于做出否定判断的人首先必须是能够做出肯定判断的人,因为没有敢于肯定的勇气,就很难发现问题的“蛛丝马迹”。因此,我们说,没有肯定就没有否定,没有取舍就没有问题。 二、研究性思维是国家审计的基本思维方式 研究就是钻研、探索,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等。研究性思维就是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综合运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性思维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方式。 由于审计对象千差万别,审计信息日新月异,要想在短时期内发现、查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就必须研究各类信息之间的联系,必须研究审计的规律和特征。研究性思维是与审计的专家型特征一致的,是审计内在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审计“客观公正、求真务实”工作原则的体现。 研究性思维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无论是收集信息还是分析信息,也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审计人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敏锐洞察能力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坚持研究性思维,核心是要创新。创新是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是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在个人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它要求打破惯常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将过去的经验重新加以综合,给问题以新的解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被审计对象及其环境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审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方面,犯罪者的作案手法越来越隐蔽,手段越来越“高明”,审计若不积极适应这种客观变化,没有敢于图新求变的思维方式,就会被假象所惑,被困难所阻,一些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就会擦肩而过。 创新能力并不依赖于特别的天赋或特别优秀的智力,而是依赖于思维产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不能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眼前的事实,而是要善于另辟蹊径。要善于运用哲学和逻辑学知识,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善于联系国家政治经济的大局来思考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善于用发展的、系统的、联系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原因,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自觉冲破“就账查账”、“就财务收支论财务收支”的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