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审计署驻中央部门派出审计局这样一个机构,对于这个机构所从事的工作和它在预算执行审计中发挥的作用,人们或许还少有了解。审计署行政事业审计司承担着组织、协调派出局开展审计工作的职责,对派出局的工作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为此,在审计署驻中央部门派出审计局设立十周年之际,《中国审计报》记者采访了行政事业审计司司长鲍国明,请她就派出局的历史沿革、工作性质和主要成果以及今后的工作重点、发展方向等作一介绍,以使广大读者对派出局的工作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 鲍国明说,派出局是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成立的。当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立由审计署统一领导、直接管理的派出局,目的就是要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派出审计局设立以后,财政审计形成了“一体两翼”格局。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负责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资金进行审计,派出局则负责对中央部门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的审计。派出局成立10年来,审计480多个(次)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138个(次)中央部门的决算草案,历年的审计工作都有新的变化和特点,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审计质量不断提升。比如,在2004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从加强对权力部门的监督入手,深化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分类审计,重点加强了对资金分配和管理权力较大的一类部门的审计监督力度。通过审计,揭示了预算编报不真实,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违规转移挪用财政资金,违反规定擅自建设办公楼和培训中心等6大类问题。在中央部门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中,把部门预算执行合规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通过审计揭示出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各个环节上,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财政资金大量滞留闲置和部门行政成本较高,部分部门所属单位因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同时,开展了对中央部门的25个效益审计项目。这是派出局开展专项效益审计的一次新的尝试,也是一次突破。在审计工作中,派出局始终坚持“守土有责”的工作原则,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整改提高、健全制度,使部门本级违法违规问题逐步减少、预算管理逐步规范。 鲍国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07年,审计署改变由各派出审计局自行选择效益审计调查项目的做法,统一组织25个派出审计局对50个中央部门2002至2006年度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此次效益审计调查项目以信息化安全调查为主线,突破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范围和模式,通过调查发现的信息系统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等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调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鲍国明说,这次专项审计调查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正是整合资源,改进和加强对派出局工作的统一管理和指导的结果。近年来,我们在组织派出局开展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逐步形成了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审计处理原则,统一反映审计成果的业务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各派出局能够步调一致、统一行动,有效发挥整体合力。审计署从全局出发,不断加强对派出局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比如,在培训方面,2005年,组织派出局先后开展了计算机基础知识、AO系统应用、现代审计方法、公文写作、联网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等多项培训,累计培训上千人次。2007年,举办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方案暨审计技术方法培训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派出局工作实际,包含对派出局上一年度全面工作的总结,对新一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方案的讲解,对已完成的效益审计项目的点评等等,高效、务实的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统一管理与服务”也贯穿于派出局信息化建设、考核评比等方方面面,通过加强派出局建设,提高了派出局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鲍国明说,今年,我们安排25个派出局和署有关业务司对54个中央部门2007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同时,派出局还将对25个中央部门开展决算草案审签。中央部门2007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继续揭露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突出反映屡查屡犯的问题,关注所属二、三级单位存在的问题,依法严肃处理,促进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审查部门预算管理的完整性、规范性,对部门综合预算改革进展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此外,还将继续组织派出审计局开展效益审计和审计调查工作,拓宽效益审计领域,探索效益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效益审计质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将从细节入手,从点点滴滴抓起,加强对派出局开展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联网审计和效益审计的组织与协调,创新对派出局的业务培训方式,完善派出局业务考核机制,在日常联系、统筹谋划、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协调,保证署机关与派出局交流顺畅,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