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工业社会与东亚

作 者:

作者简介:
〔日〕 駄田井正

原文出处:
世界经济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8
分类名称:国际经济
复印期号:199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后工业化的征候

      (一)平成景气与萧条

      后工业社会是由丹尼尔·贝尔创造的词汇,随着第三产业成长为经济的主力,出现了与第二产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工业社会不同的情况。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加尔布雷斯的《新产业社会》,德洛克的《后资本主义》以及波兰尼的《后市场经济》,分析的是同样的事情。

      有一种看法认为,在美国和英国后工业社会已经到来,其经济力正在减弱。至于日本的情况如何,有多种看法,我以为正在迅速地发生同样的变化。它体现在平成景气与萧条的性质上。平成景气之时,日本的制造业相对来看在世界经济中是最强盛的时期。经济繁荣的延续时间超出了预想。同时这次萧条期也被拖长,经济萧条虽然有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但是应当说日本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已失去了它最强盛的地位,形成了产业空心化,萧条期超出预测形成长期化趋势。日本目前正面临着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结构性变化。因此,萧条和产业空心化,应当说不单纯是缘于汇率的涨落,而是由经济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所引起的现象。

      (二)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比,到后工业社会

      冷战,反映着美国和前苏联的霸权争夺,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体制与社会主义体制关于经济效率优劣的竞争。这种竞争,就前一方面看,其结果是军备的增长。而说到底是一个工业社会的效率问题。若是在后工业社会,则面临新的局面,军备的增长也需要变革。在这种意义上产生了后资本主义这一用语。

      纵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阶段,有些后进国家和地区大大缩短了达到发达国家某个发展阶段所需的时间,即所说的追赶迅速。若是这样,后进国家和地区现在如不弄清楚发达国家和地区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前进,在追赶方面则要走弯路。

      未确立工业社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单纯追求工业化,则只能是永远步发达国家的后尘,不如先下手去做发达国家正在做的事。它们没有发达国家现有的框框,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今天日本的一个问题是过疏或过密和高度集中。过疏地区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但可以说比起确立工业基础来,它们先一步跨入后工业社会,比其他地区更具有远见。

      目前中国正处在向真正的工业社会转变之时,做后工业社会的事情也许被认为是太性急了,但是,由于新的时代已初露端倪,因此需要实施预见性的政策,以减少工业社会带来的弊端。

      二、后工业社会所发生的变化

      (一)产业结构的变化

      众所周知,伴随经济的发展,一国的产业结构重心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日本在战后始终具有这种倾向。进入后工业社会,第三产业的比重日趋增大。

      图1 各国或地区不同产业就业者比重%(1990-1991年)

      

      第三产业是所谓的服务部门,要了解这一部门为什么扩大,有必要将其进一步分解考虑。对此也有不同的分法,这里将作如下3种分类,即第3:3产业、第3:4产业和第3:5产业。

      第3:3产业:家庭服务及按家庭服务看待的行业。如餐饮、理发、美容、洗濯、工艺品修理和修复。

      第3:4产业:能够有效地实行分工的行业。如运输、商业、通讯、金融、行政。

      第3:5产业:以锻炼和强化人的能力为目的的行业。如医疗、 教育、研究、疗养。

      图2 日本的第3:3、第3:4和第3:5产业就业者比例

      

      (二)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原动力

      那么,向这种后工业社会转变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呢?要了解这一过程,必须从工业社会的形成谈起。图3 对这一过程作了大致的描述。

      图3 向后工业社会转变的原动力

      

      工业社会从产业革命开始。产业革命发端于18世纪末的英国,也是一场运输革命。用于煤矿排水的蒸汽机被火车和轮船作为发动机使用,运输能力产生了飞跃。运输能力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使大量生产成为可能。不能廉价大批量地运输原材料和产品,就不可能有工厂的大批量、高效率生产。因为运输效率低,则不能产生大量生产的效益。

      在工厂实行大量生产,就引起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即所谓工作场所与居住场所的分离。并且为提高大批量生产的效率,推进统一生产,进而促进分工发展。同时,为更有效地实行分工,出现了工厂的集聚和集中。由这种统一、分工、集中产生出工业社会的文化特征。

      始于产业革命的工业社会化,伴随着重要的技术革新,使生产能力产生飞跃,促进了经济增长。结果,物质充实,或者更恰当地说创造一个丰衣足食、经济达到饱和的时代。

      一方面,除运输技术之外,通讯、信息传递技术的提高对于提高产业活动的效率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飞速发展。最近20年的进步更为迅速,以至产生了电子革命这一词汇。这一革命不仅使工厂方面的生产过程自动化,而且由于信息处理能力迅速提高,办公室方面的工作也达到省时省力。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和生产的自动化,使多品种少量生产纳入核算,能够适应多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形成了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过渡到多品种少量生产时代。并且,利用电子学方面的技术革新,制造出小型的高性能机械。实现了所谓的从重、厚、长、大到轻、薄、短、小的转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