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内部审计资源服务国资监管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 者:
刘蕾 

作者简介:
刘蕾,上海杨浦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
中国总会计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国资监管的新模式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唯一的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国家确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确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从而使所有市场主体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二)国有资产战略布局的调整

      随着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相对收缩,国有资本将从一般性竞争领域退出,国有企业进行了以授权经营为手段的中小企业改革、以股权多元化为主要形式的控股公司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现已进入了以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为战略目标的后股改时代。国有经济已向优势产业、关键领域集中,并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态势。通过构建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资产管理框架,推动国有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三)企业的制度创新及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从以前的稽查特派员到国资委派出财务总监,再到目前外派董事、外派监事,监督的方式和层次也从查错纠弊提升到预警预测、战略发展。国有独资公司的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已形成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协调、责权利一致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运行制度。

      (四)强化内控管理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础

      实施内部控制,是依法维护出资人权益,有效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企业控制风险、规范管理、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事业成功与顺利的有效保证。加强内控的目的旨在发现、纠正和预防重大的缺点和错误。现在国有企业已按产权关系形成了母子公司的管控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以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在国企改制中发挥卫士的作用

      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已成为国资布局调整的重头戏。在国企的改制过程中,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改制前的审计调查。在改制前夕内审机构通过组织人员对改制企业进行专项审计调查,结合历年的审计报告,对改制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作全面详细的调查。在全面审核企业资产,负债的基础上,确认改制企业在改制时点的净资产数额及其构成、查清潜盈潜亏及其他经济遗漏问题。

      2.清产核资环节。中介机构因受收费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受改制企业牵制的情况,在具体案例中仅考虑公允性,很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审人员需关注实行清产核资中介机构的资质,关注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报告的合法性及公允性,特别是该披露的事项是否详尽地进行了披露。

      3.审计评估环节。在转制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从源头介入,关注评估方法是否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操作,审核中介机构的资产评估报告,特别是评估目的是否正确、评估方法使用是否恰当等等,提出审计意见,并与中介机构、被评估单位做好沟通工作,评估结果必须在职工中按规定的时间公示。同时,还要维护好国有资产权益和改制企业的职工利益。

      4.产权转让环节。内审人员应关注产权转让的方式是否规范,特别需关注是否规避国资产权交易的有关规定,是否有不通过产权交易所进场挂牌交易现象、转让价格是否符合规定、产权转让合同是否符合要求、有无产权交易所的产权交割单等等。

      5.转让款的收回环节:在产权交易完成后,内审人员需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时跟踪股权转让款的收回情况,特别需加强对延期付款情况的跟踪,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在日常控制中发挥“快枪手”的作用

      内部审计在日常控制中凸显了一个“快”字,主要体现在:

      1.测试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收集有关的经营管理制度、规章和办法,以及向有关部门和人员调查了解,运用流程图法、调查表法或记述法等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正确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点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资料分析,来评价控制系统的健全程度。

      2.评价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一些内部控制系统控制点的测试,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在实际业务活动中的执行情况以及审查管理制度在执行中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测试部位可信赖程度分析,评价被测试系统内部控制的程度,并找出内控执行的薄弱环节,进行实质性测试,实行重点审计评价。

      3.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测试,评价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制约与控制作用,或者是否取得了应有的管理效果。科学性测试解决了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如何,是否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等事项。

      4.内部审计的事前控制是一种防护性控制。作为控制者事先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预测出发生差错的问题与概率,在风险发生之前,设想出预防措施、关键控制点与保护性措施。

      内部审计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集投资决策、经济效益和会计舞弊等相关内容为一体,发挥了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的“快枪手”作用。

      (三)在风险预警中发挥“谋士”作用

      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组织内部应当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董事会负责制定战略目标,管理层负责营运,监事会负责监督评价。而内部审计则是在监事会领导下对评价的依据进行审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