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是指未将财政资金或者其他资金的收入、支出等财务活动在法定账目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记录,未按规定存放资金的行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金库”。 一、公款私存私放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市场经济不规范的产物,是财政改革和预算管理的遗漏,也是疏通领导和单位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又是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福利待遇的物质基础。 2、主观原因。私存私放的公款既为小团体带来经济利益,又为某些人任意支取现金提供便利,还使得一些灰色支出得到合理延续。同时,还打着为职工增加奖金、津贴,改善福利的招牌,具有很大的麻痹作用。 3、监督不力。私存私放公款的存在往往比较隐蔽,由于知情人少,取证难度大,外部监督不易发现。内部监督由于是领导点头的事,又有自身利益的存在,一般也不愿意“多此一举”。 4、处罚不严。公款私存私放的存在与处罚力度不够有关,一般认为只要不装个人腰包,没有贪污事实,支出不出大格,只对其余额予以追缴,而对其责任人没有真正按照《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二、公款私存私放的审计方法 1、分析判断法。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资料进行认真对比分析,确定私存私放公款的可能及所在。运用这种方法,我们查出了某单位收入未入账、虚列支出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2、调查询证法。审计人员应当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注重外围突破。要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找有关人员进行谈话询问,再将询证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费依据、账面情况等书面资料进行核对,以核实私存私放问题。运用这种方法,我们查出了某单位将应由本单位收取的房屋出租收入交由其下属单位收取并从中列支餐费的情况。 3、银行账户核查法。从审计实践看,公款私存私放涉及的人员范围较小,但资金数额比较大,因此资金的进出通常通过开设内部掌握的银行账户进行,而这种资金往来行为与单位正常的经济业务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注意观察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账户往来情况。运用这种方法,我们查出了某单位将专项资金由财务账转入私人存折存放的情况。 4、突击盘库法。用突击方式盘点被审计单位保险柜,检查账款是否相符,追查不符的原因;检查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现金支票、支票存根及发生时间编号、银行存款折、记事本等;特别要追查金库保存现金、票据的来源。这是检查“小金库”的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5、票据审核法。以票据领购、使用、缴销、结存登记为线索,通过计算机排序、计算或人工摸排审核寻找差异,对于有收费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收费票据核查是发现“小金库”的一种有效方法。检查时,先结清一定期间内该单位领用票据的数量,然后对已使用的票据进行统计并与账面的收入数进行核对,如发现票据金额大于账面金额,该单位就可能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 6、审计信息共享法。审计机关内部各部门密切配合,将发现的非管辖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予以查处。建立审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制度,整合审计资源,利用其他内部部门审计发现的线索和外部信息就近突破可以为查处“小金库”开辟一条便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