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计项目实施质量要做到“三不拘”和“四制宜”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晓锋,东台市审计局。

原文出处:
江苏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三不拘

      一、不拘形式

      审计是以财务资料为基础的。长期以来,审计人员摸爬滚打于数据的海洋,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局限性,即就单纯的财务数据搞审计。多年的审计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提高现场质量必须做好“望”、“闻”、“问”、“切”四个字。“望”即查阅,具体包括查看会计凭证账册、资产存在形态、单位运转情况等相关资料。“闻”,即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包括召开被审计单位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多方听取群众意见。对或有事项的存在情况、金额大小、会计处理等听取管理层意见。“问”,就是向所涉及的人员调查询问。常用的方法有顺问、逆问、直问、反问等。但无论采用哪种问法,都要注意把握好三点:一要问当其时,即审计人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刚发现违纪违规行为时,不要过早直问,以免“打草惊蛇”。当有了比较明确、清晰的线索时,再理清思路,设计好问题,准确切入。二是问当其度,即根据不同层次的人员提出不同的问题。三要问当其法,即根据不同人员的性格特点,政策水平,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切”,即判断分析舞弊行为是否发生,这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舞弊人员思维方式、薄弱环节,以及与之较量技巧的基础上。

      二、不拘形态

      财务会计资料的表现形态是多样的,有形的,无形的;纸质的,电子的;货币的,实物的;会计资料的,有非会计资料的等等。在现有单位财务会计职能日趋完善的情况下,要想提高项目实施质量,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非会计资料。所谓非会计资料是指独立于财务会计信息之外,反映所属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并与会计资料存在一定逻辑联系的文件、媒介或档案资料。这些资料信息量大,纷繁复杂,往往是审计突破常规方法寻找疑点,发现线索的重要来源。实际工作中要重点关注三类非会计资料:一类是业务档案。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合同、业务销售合同、业务协议、考核办法等。这些最原始、最直接的经济资料,往往记载了经济事项的全过程,汇集了业务工作的最终成果,有时从中往往能发现一些疑点和线索。二类是工作记录。主要包括办公会记录、业务会记录、行政会记录以及个人工作记录等。这些第一手资料记载着被审计单位有关重要事项的决定,以及部分未能在财务账面体现的变通处理的经济事项,其中透露的信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三类是年终总结。年终总结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同时也间接记录了单位一年来各种经济事项的概况。通过调阅年终总结,与会计资料进行核对,不难发现一些经济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存在的关联,有时也会取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不拘范围

      随着外部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单位违纪违规行为也越来越趋于隐蔽,相当多的问题单纯地从单位账面本身已不能得到充分验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工作中,不能只局限于被审计单位财务室或整个单位,而要根据具体业务流程,放大视野,走出被审计单位延伸、核对相关重要事项。一是向下属单位延伸核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一般设有二、三级预算单位,有的还创办了经济实体,上下之间在资金、资产、收支业务活动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了逃避监督,主管部门往往将违纪违规问题“下沉”,通过上下联手、虚列支出的方式,达到滥发福利、挤占挪用、截留收入等目的。二是向相关联单位延伸核对。主要是指与其业务流程有业务联系的单位。在工作中,要紧紧抓住其业务职能,结合敏感的职业判断,从中排查出金额较大、不合规律的可疑数据、往来、业务事项,通过询证、函证、电话询问、现场复核等多种手段,从中寻找有关关联交易和资金往来中的猫腻。三是向上级单位延伸核对,主要是对相关款项往来较多的单位进行审计,通过上下核对发现问题。特别是有预算拨款权的单位尤其要关注,看是否存在超预算拨款的现象,并进一步分析超预算的原因,以及资金流向。此外,现场审计中,还要注意向内设机构延伸、核对。通过对其内设机构的职能了解,分析其收入情况,验证财务账册上所反映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

      四制宜

      一、因地制宜

      做任何事都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否则目标和努力会背道而驰。同样,我们在审计工作中也要因地制宜,要强调差异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单位、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首先,方式、方法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审计目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从大的方面讲,整个项目是采取就地审计,还是送达审计的方式;审计内容实行局部审计,还是系统审计的方式。从小的方面看,具体财会业务的审查是采取逆查法,还是顺查法;是采取详查法,还是抽查法。其次,审计形式要因地制宜。有的项目只需实施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或专项资金审计,但有的项目要确保审计质量和审计内容的丰富性,必须做到多种审计形式并存。第三,审计内容要因地制宜。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要充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突出重点、特点、亮点。第四,审计目的也要因地制宜。对那些财务基础较差,管理混乱的单位,重在揭示问题,加强管理;而对那些财务管理尚可的单位,审计侧重要提高效益;而对于那些财务管理较好,效益也不错的单位,审计则要注意帮助总结经验,向面上进行推广,使其示范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以推动整体财务核算水平的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