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事业单位财务违规的主要表现 (一)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是部门预算执行不严肃。存在自行调整项目预算,虚报冒领预算资金,向非预算单位拨款,项目预算执行缓慢、滞留、闲置财政资金现象。二是预算外资金管理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较为突出。存在无依据、超标准、超范围收费;对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房租收入等没有上缴同级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直接坐支、截留或挪作他用;从财政部门拨回的预算外资金未按规定使用,搞计划外投资、入股、证券交易、违规购买小汽车等。三是专项资金、专项事业费管理不善。存在项目立项盲目、随意,缺乏可行性论证;政策不配套,用途不清,资金的使用效益低;预算编制不具体,甚至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缺乏全程监督,惩处不够有力。 (二)财务收支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比较普遍。一是巧立名目乱发奖金、补贴。二是票据管理不规范,通过自制、自购票据收费,入账票据不合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利用职权乱集资、乱摊派。四是转移资金,改变用途,将预算内资金转作预算外资金,或将预算外资金转移到有关单位,再从中套取现金谋取利益。五是多人审批,重复报账。六是扩大支出范围,利用招待费请客送礼。七是在往来款中列收列支,造成当年收支状况不清。八是通过隐瞒收入、转移资金、虚列支出等私设“小金库”、账外账。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上问题严重。一是建账不全,购进资产不如实登记,变卖或报废的不及时冲转,造成账实不符。二是反映不实。对交付使用的、靠赞助获得的固定资产长期不入账,造成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固定资产购置不规范。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手续不全,基建工程、设备购置未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基建工程发包流于形式。四是固定资产使用保管不规范。不少单位未建立固定资产实物账,未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 强化对县级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方法 (一)针对预算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一是以部门预算为切入点,不断扩大审计覆盖面。要加大对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力度,提高对二、三级预算单位的审计,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盲区。要把掌握“人、钱、物”分配权的重点部门、重点领域作为审计重点对象,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二是切实摸清被审计单位预算资金安排、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弄清资金的来源是否合规合法,收入是否全额入账,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有无直接坐支、截留或挪作他用现象,对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房租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等。 (二)对财务收支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加大审计力度。首先,从票据审计入手,摸清收费收入情况。要认真核实票据领用有无账簿记录,缴销手续是否完备,是否按收费项目的要求正确使用票据等。要善于从票据使用情况中发现超标、违规收费及收费不入账问题。其次,以收入来源为线索,以真实性审计为基础,注意了解单位其他收入情况。采取内查外调,审查原始发票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通过现金盘点、“倒轧法”、“核对法”审查有无隐瞒、转移收入情况。 (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上存在的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首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测评,找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抓好账实核对工作,特别注意账外资产的形成,要追根溯源,弄清资产的来源和资产状况。其次,要结合财务收支审计,认真核实固定资产情况。对固定资产账目不规范、建账不全、反映不实、购置不规范等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之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