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利益相关者”为审计评价服务

作 者:

作者简介:
凌红珠,北京市审计局投资审计二处。

原文出处:
北京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和范围

      “利益相关者”是指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彼此存在“利益关系”的组织或其代表,以及受到影响的人。从概念可以看出,“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影响者”和“被影响者”两大群体,其范围包括:决策者、计划负责人、参与者、援助者、社团、利益群体或协会,直接受益人、间接受益人,直接或间接受到正面和负面影响的人等等。比如,对某一税收政策的调整进行评价,其决策者、政府和纳税人及其他受到影响的人都是“利益相关者”,因为税收政策的调整会对纳税人的税负及政府的财政收入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又如,前不久我市“一老一小”医保政策的出台,其直接受益人就是老人和儿童,间接受益人还包括其家庭成员以及政府、劳动、医疗等部门。因此,正确认识利益相关者非常重要。对于不同的评价事项,参与项目的人、需要评价结果的人(对于审计机关而言主要指政府)、出资人、客户、消费者,乃至受到各种影响的人或机构,都会成为某一评价事项的“利益相关者”。

      二、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的原则

      认识和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参与客观公正地评价某一事项。世界银行在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其主要做法,一是与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二是让直接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评价中来,三是设法让那些没有发言权的人参与进来,四是让反对者参与进来。借鉴世行的经验,笔者认为,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对不同层面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全面的了解。如果不对利益相关者加以充分考虑,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就会误导决策者的行为,而损害某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尤其是对那些没有发言权的利益相关者,会因评价结果偏颇而受到伤害。

      第二,合作性原则。被评价者在利益相关者中往往扮演“影响者”的角色,让被评价者参与到评价中来并与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极为重要,可以说被评价者参与的程度决定着评价工作的成败,因为评价往往会使被评价者恐惧、担心,如果评价人员居高临下,被评价者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合作使评价工作难以实施,因此要充分倾听他们的意见,取得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第三,包容性原则。在评价中评价人员在利益相关者的选择上不能有排斥性,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和包容之心,既不能自以为是、先入为主,也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尤其是要倾听反对者的意见,因为反对者的意见可能会帮助评价人员避免陷入误区。

      三、利益相关者的选择方法

      在评价准备阶段要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确认、分析、排序,可采用列表的方法,使之更加清晰明了,并列入实施方案中,以便在评价工作中加以利用。主要步骤有以下方面:第一步确认利益相关者,在列表中注明所有可能的利益相关者的名称及性质,如机构、群体、个人等;第二步对其在被评价事项中的角色和涉及到的利益进行分析,如决策者、执行者、捐资者、消费者等;第三步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力进行评估,是影响者还是被影响者以及影响程度,以确定他们在评价中的作用,并按影响程度的强弱进行排序;第四步确定利益相关者参与评价的方法和策略,如根据需要召集利益相关者会议、座谈、调查问卷或全程参与等方式。

      四、利益相关者参与的价值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支持,对确保评价的成果意义重大,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出核心问题。如计划负责人、某一领域专家的参与,可以为评价设计及其可行性提出建议。二是为评价工作提供支持。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座谈会、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更多的信息,为评价成果服务。三是增加获取更多有用信息的可能性。不同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使评价信息更加丰富和全面,对其进行筛选和提炼,提高评价的质量。四是提高评价报告质量。不同层面利益相关者对某一事项的参与,使评价结论反映出大多数人的看法、意见,其建议也会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决策者的认同和采纳,使评价报告更加客观、全面和公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