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推进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五大切入点

作 者:
李勇 

作者简介:
李勇,中国人民银行洪泽县支行。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8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有效推进绩效审计的实施原则与整体思路

      针对现阶段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现状,怎样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实施好绩效审计,如何找到绩效审计与履行人民银行职责的最佳结合点,将其“理论上的先进性”真正转化为“实践上的先进性”,应当坚持以下三条原则:

      1、重要性原则。内部审计部门的法定权限和审计手段是有限的,绩效审计的任务和力量不足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为此,开展绩效审计不能全面铺开,不能单纯地追求审计数量,必须围绕与当前中心工作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突出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到“刀刃”上,以此提高审计质量,并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他领域推开。

      2、可行性原则。由于实践中绩效审计的覆盖面和可操作程度都会受到一定限制,所以考虑可行性问题非常重要。要选择一些重要的、有条件审而又得到有关部门配合的项目开展绩效审计;对于一些重要的但目前审计有困难的项目则要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创造必要的条件,逐步加以解决。

      3、建议性原则。由于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项目中有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另外,受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方法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内部审计的绩效审计意见应以建议性意见为主。在事实清楚、分析透彻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政策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既可规避审计风险,又可有效地服务于管理层。

      当前,实施绩效审计的整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人民银行职能,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将合规性、真实性审计与绩效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合规性、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有条件地逐步启动并推开绩效审计。现阶段应以合规性、真实性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为辅;长远目标则以绩效审计为主,合规性、真实性审计为辅。

      二、有效推进绩效审计的五大切入点

      1、审计目标——应从“效益最优点”切入。理论上讲,绩效审计是效益导向型审计,目标是达到3E要求,而不同审计主体关注的绩效审计目标和重点不完全相同。李金华审计长曾经提出,当前的绩效审计,在审计目标上要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结合人民银行当前运转的整体架构,各级分支行是在总行的统一部署下,作为其派出机构履行总行赋予的职责和下达的工作目标。为此,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目标可具体定位在促进各级单位充分和有效履行所负职责,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益和掌控资源利用率上,从而深化内部改革,推动社会价值体现和内在价值增加。

      2、审计项目——应从“监督内控难点”切入。虽然绩效审计很重要,但从国内外的实践看,也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不能贪大求全,而应有所取合。对审计项目的选择需坚持务实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把当前内控内管中的难点作为绩效审计监督的首要切入点:重要内控环节、相对薄弱环节和当前易于实施环节,并且要与人民银行当前开展的绩效管理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具体内容包含五个方面:一是各级行履行职责过程的经济性;二是各级行的人力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财务及费用收支情况及其效益性四是领导决策和实施情况;五是业绩效果,即开展业务活动的真实影响及各级行目标的实现程度。此外,对审计项目的选定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一项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分阶段地、有先有后地显现出来,一般经济性显现在前,而效率性、效果性的表现要相对滞后。因此对审计项目的选择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在若干年内适当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实行全程跟踪问效,以便更全面精确地评价其有效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审计标准——应从“构建指标体系”切入。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的依据,是绩效审计能否实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设计一套系统性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且宜于操作的绩效审计指标评价体系尤为重要。指标体系设计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经济性指标,如被审计对象年度工作目标成本、人均费用率二是效率性指标,如工作计划完成率、履职费用支出效率;三是效益性指标,如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地区经济金融增长率。在设计时,还需制定相应的、较为详细的各类动态、静态和定额标准,还要为指标的调整和修改留出必要的空间。实施绩效审计还要应用人民银行自身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经济技术指标、管理内控制度等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且不同的审计项目可采用不同的审计评价标准,综合评价时每一项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值的算法应据情而定。

      4、审计方式——应从“过程审计”切入。过程审计在检查和评价之外,能更好地体现审计的控制职能,并通过控制职能的履行,促进效益的提高或直接创造效益。过程审计融入了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的成分,变事后检查为事前控制,可以在过程中发现业务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做到规范管理,防患于未然。可以通过对业务管理过程的审计控制来实现效益,可以通过促进建立一系列机制来实现效益。具体看,专项审计调查是过程审计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专项审计调查,解决政策上、制度上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审计调查中,通过揭示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政策、法规的层面加强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5、审计环境——应从“制度及人才薄弱点”切入。主要内容包括增强绩效审计意识,营造适宜的绩效审计环境。一是制度框架的构建。结合国家审计的制度成果,不断加快适应“行情”的绩效审计一系列相关制度和规范指引的制定与完善,尽早形成固定的制度框架。确立全面、客观的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指导原则,以便于具体指导各分支行开展内部审计实践。二是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多元化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是绩效审计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加强具备综合素质的新型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和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使内部审计人员不仅懂财务,更要懂管理;不仅懂业务,更要会分析和判断。三是内部审计手段的创新。要从基础内部审计手段、常用内部审计手段和专门内部审计手段这三个层面,不断丰富和加强内部审计手段的创新,使其充分适应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操作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