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是领导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我国目前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监督主要施行的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但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因领导决策造成失误的内容在审计报告中几未披露。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层次较低。绝大多数经济责任审计还集中在县乡两级,省级经济责任审计还在进行试点;二是决策失误行为,按现行法规,难以追究。 一、领导决策审计的内涵 领导决策审计应该是审计组织对领导干部对决策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管理责任乃至环境责任等社会责任所进行的审查、鉴证和评价活动。 当前,领导决策审计的对象应该特指各级行政领导,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审计目的是为了补充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之不足,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查清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管理决策以及环境等决策中程序是否规范,效果是否明显,决策是否科学。 二、研究领导决策审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在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实行首长负责制,即各级政府首长和部门负责人分别负责各级政府和所属部门的工作,有最后决定权。经济责任审计如果不体现领导决策审计的内容,将会是无本之木。 一是领导决策的范围广。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领导决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宪法规定,县级以上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工作。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管理、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建设等行政工作。地方组织法亦作出了相应规定,并进行了细化。除了分级管理和授权之外,地方几乎所有的政府职权都在行政首长的手中。 二是影响程度深。从基层到高层,越往上,决策的份量越重,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程度越广,影响程度越深。 三是领导决策金额比重大。现今的领导决策,都涉及到较大的金额。绝对额或相对额都占有一定份额。 综上所述,领导决策或领导经济决策在领导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能体现或完全体现领导决策的内容,那么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评价是不完全的,也是不客观的。领导决策审计应该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领导决策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与方法 (一)领导决策审计的范围 从本质上讲,领导决策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部分。因此,从外延上来讲,领导决策审计范围不能超过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具体而言,应该是指领导在任职期间应承担经济责任(管理责任乃至以后的环境责任)的领导决策部分。 (二)领导决策审计的内容 目前来看,领导决策涉及到经济的内容就应该是审计的内容。领导经济决策一般包括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管理和维护财经的内容。按决策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政策性决策、管理型决策和具体事项型决策。 (三)领导决策审计的重点 对地区有重大影响的重大领导决策、群众反响强烈的重大决策等。 (四)领导决策审计的方法 1.审查领导决策的合法性、程序性、民主性、效果性 (1)合法性。在进行决策审计时,首先要对决策内容的合法性进行审计。主要审查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对外投资、土地出让、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分配、产权制度改革、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对外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是否存在不符合法规或显失公平的条款;是否存在为了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而弄虚作假等问题。 (2)程序性。在对决策内容进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对决策过程的规范性进行监督。主要包括: ①审查决策机制是否有效。主要审查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大额资金分配、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相应的议事规则和有效的决策机制。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是否建立了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等。 ②审查决策程序是否规范。主要审查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如工程项目是否切实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的程序向社会公开或按规定进行招投标;对闲置资产的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公开拍卖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集体决策”的程序执行。 (3)民主性:审查决策方式是否民主。对重大决策事项是否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否存在违反决策程序,个人擅自决定大额资金运作(包括拆借资金、短期投融资等),特别是对外投资、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经过集体讨论,有无采取“通报”方式代替民主决策。此外,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或向社会公开、倾听群众呼声,或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 (4)效果性。在决策效果审计时,主要审查决策确定的各项目标是否真正实现,有无谎报决策效果,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核实决策的效果,看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是否取得了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此外,应重点关注“实事工程”、“政绩工程”和“试验田”等重大决策事项,主要审查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