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收入及其治理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国税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灰色收入即:非法收入、违规违纪收入、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其合理性值得质疑的收入以及其他来源不明的收入。

      灰色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公共资金流失。据一些案例和公开报道的情况,财政资金通过部门的渠道分配到地方的部分存在管理漏洞。大量资金脱离了财政管理程序,透明度低,管理不严,滥用和漏失严重。另一个有严重漏洞的资金渠道是各级政府部门的预算外收费。经过多年的演变,有些收费项目已经固化为某些行政部门的既得利益,有相当部分不纳入财政监管,不仅用于收费单位的工资、奖金、福利,还成为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乃至私分的来源。

      ——金融腐败问题。据央行研究局 2003提一项大面积调查,全国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付费已成为金融腐败问题的主要形式之一。

      ——行政许可和审批中的寻租行为。例如部分党政官员入股煤矿,为无资质煤矿非法开采充当保护伞。这些“股权”多数是凭借手中的审批权、检查权、资源控制权换来的。

      ——土地收益流失。2005年有价出让国有土地16.3万公顷,其中“招拍挂”出让面积只占三分之一。其余土地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暴利和权力相关者灰色收入的来源。

      ——垄断行业收入。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性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平均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达1.0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部分约9200亿元。其中相当部分来自行政性垄断。

      以上有些内容还无法进行数量分析。但以其中有数量依据的项目推算,包括金融腐败、土地收益流失、企业用于行贿的旅行和娱乐支出、垄断行业灰色收入等,已接近3万亿元,占了4.8万亿元遗漏收入的大部分。这说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存在巨大漏洞和严重的制度缺陷。目前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原因,主要不是由于市场化造成的,而在于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腐败和灰色收入。

      制度缺陷造成的灰色收入干扰了国民收入的正常分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不仅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而且带来低效率。在初次分配领域,灰色收入扭曲了竞争条件下形成的要素配置格局,导致资源配置劣化,影响经济发展。在再分配领域,灰色收入造成国民收入的逆向再分配,把本该用于低收入居民的资金通过非正当途径转移到权力相当者手中,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

      腐败和灰色收入的大量发生说明问题出在制度层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干部素质和社会风气问题。事实上,广大群众和许多干部对于腐败现象是深恶痛绝并进行了抵制的。但制度缺陷对腐败有强烈的诱发作用,缺乏有效的遏制和监督。因此不仅需要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而且迫切需要加快公共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是政府改革的步伐,通过制度改革堵住漏洞,理顺机制,从根本上防止腐败蔓延,也才能挽救大批干部。对于灰色收入的治理,下面几点可供考虑:

      ——当前需要具体研究如何将灰色收入纳入收入分配统计的视野,至少定期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对统计数据进行矫正。

      ——我国现有的纪检、监察、审计、公检法等机构以及许多政府职能部门,都在不同方面涉及反腐败的工作,但各有其职权范围,很少涉及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权威部门通盘考虑政府管理制度改革,有些工作还需要与人大的立法和监督工作结合进行。

      ——政府改革涉及面广,需要逐步推进,当务之急是对财政、金融、行政管理、土地和国有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容易造成公共资金流失、寻租腐败行为和产生灰色收入的制度漏洞,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学习借鉴国外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逐项形成改革方案,逐项推进政府改革。

      ——治理腐败最有效的切入点,是制度规范化和透明化。因此政府改革应当首先从建立规范和透明的制度入手。

      ——我国财政预算内资金管理的制度相对比较健全,而脱离了预算管理的资金明显漏洞较多。针对这个问题,建立透明化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我国的国有固定投产投资规模巨大,2006年达4.5万亿元(包括国有控股),漏洞也相当惊人。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关键是形成公开透明的资金管理。

      ——减少腐败,还应当从减少寻租空间入手。因此应当限制和清理不必要的行政审批、许可、监管项目,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规范政府部门职权范围,健全审批、许可、监管制度,实行透明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