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在一种物品的效用性,表现为通过交换而对他人有用的属性。人们利用信息消除某种不确定性,获取正确的知识以指导实践,不懂得信息或不善于利用信息,就无法正常进行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无法进行建立在该实践活动上的其他活动,因此,信息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审计信息是一种经济决策信息。审计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决策信息,这种信息传递着企业有关资产方面的信息,传递着企业收入方面的信息,传递着企业成本费用方面的信息,传递着企业经营成果分配方面的信息,还传递着企业根据上述信息进一步加工形成的衍生信息。这些信息在未被使用前,其使用价值蕴涵在其载体——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中,应该说是一种潜在的价值。当这些信息经过审计人员的验证并被利用后,即信息使用者根据这些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过程的资金流量和存量,以此来评价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制定相关的经济决策。此时的潜在价值已经转化为现实的使用价值。而审计信息传递着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方面的信息。不善于利用这些信息的使用者,其经济决策及此基础上的相关活动必然是盲目和无序的。可见,审计信息对使用者来说是有用而且是必需的。审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就是指审计信息体现对信息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的有用性。 (二)审计信息的交换价值和价值 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如果一种商品可以与多个其他商品相交换,那么该商品具有多种交换价值。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审计信息主要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审计信息的生产是有成本的,从事务所经营管理和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等都需要耗费资源,这些耗费是需要补偿的。这种补偿必须通过交换以实现其使用价值。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审计信息的消费者首先表现为被审计单位,后又转嫁到投资者身上,审计信息的生产费用最终由投资者来承担。也就是投资者为了获得审计信息,愿意承担这些费用,并从应获得的收益中扣除。审计信息的生产费用从投资者那里获得补偿,体现了其交换价值。但需要强调的是,审计信息的交换价值的体现,与一般商品交易有所不同,是通过成本补偿所体现出来的,而不是直接通过货币来交换的。审计信息商品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场合可以存在极不相同的交换价值。不同的投资者对审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上有着不同的需求,从整个社会来看,这极不相同的交换价值却表现为一个相同的东西,那就是审计信息是一种劳动产品,它耗费相同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审计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审计信息商品凝结着抽象的人类劳动。可见,审计信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三)审计信息商品化的特殊性及其缺陷 审计信息商品不同于物资产品的特征,即所有数据和报告信息可以在加工过程中共存,可以不断地进行合计与分解,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媒体上再现,可以与外部的不同信息使用者进行多次交换,交换次数越多其实现的价值越大。审计信息具有独特的产权特征:既可能是一种“私人物品”,又可能是一种“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的消费是排他的,即谁付费谁使用,经济学上称这种物品具有“硬”的产权特征;公共物品相应具有“软”的产权特征,一旦生产出来就不能排除他人对它的使用,也不管是否支付了价款,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利益。现阶段,审计信息在表面上呈现出公共物品的属性,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认为,审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是制约审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一般商品的供给者从商品的供给中可以直接获得经济利益,所以,其有创造需求和引导需求的主动性。而审计信息的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供给者不能从信息的供给中得到直接利益,使得信息供给缺乏创造需求和引导需求的动力,甚至会出现少披露或不披露审计信息的现象,从而造成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另外,由于信息使用者不用成本就可以消费公开披露的审计信息,会提出各式各样的信息需求,若信息监管主体制定和出台新的政策,要求“无限制”地披露,必然造成市场中信息的“堆积”、“过剩”,同时也给审计人员生产施加了过大的压力。审计人员为减轻压力,不得不采取对策来应付,这必然会导致披露的信息水分增加,并最终导致信息失真。从需求者的角度来看,审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审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监督不力,不利于信息质量的提高。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那里,若监督行为带来信息质量的提高,相应的利益使一部分信息使用者可以免费享受得到,而监督成本由其他的使用者来承担,如果大家意识这种“搭便车”行为带来的好处,那么必然无人愿意主动实施监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