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行政成本审计监督的主要途径

作 者:

作者简介:
韦俊图 东阳市审计局

原文出处:
浙江审计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08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计监督。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要从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这两个关键环节抓起。财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是融资源配置、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财政平衡、增收节支、财政评价、财政监督等工作内容一体的一个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行政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好坏。因此,审计行政成本必须从预算编制和执行入手,通过审计分析年初预算安排行政管理费支出占整个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看其是否合理;审计分析行政管理费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增长率是否协调;审计分析行政管理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占整个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看行政管理人员编制核定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精简高效原则;审计分析全部政府性资金是否纳入预算管理,看大笔财政资金是否存在体外循环和随意支配;审计分析政府采购程度,是否达到节省支出的目的;审计分析部门支出是否严格按预算、按规定,看有无损失浪费现象。只有从财政预算的绩效审计入手,才真正抓住降低行政成本的“牛鼻子”。

      2、强化专项审计,严控职务消费。在整个行政成本中,职务消费所占的比重很大,且损失浪费严重,是纳税人和社会公众最关注、最痛恨、最希望压缩的行政成本。因此,审计机关在审计行政成本时,除了关注人员、福利津贴、办公设施等构成的行政成本以外,应着重审查公务接待、公车配用、公费考察、会议培训等职务消费构成的行政成本。可每年安排一二个单项,也可一年综合安排多项进行行政成本的专项审计调查,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以实现控制和降低行政成本之目的。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单位职务消费的多少、行政成本的高低关键在领导干部。因此,开展行政成本审计,还要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把行政成本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效益—成本”分析,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任期的政绩、应负的责任。同时,通过行政成本分析评价,还可强化领导干部行政成本意识,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效益观、政绩观,从而自觉去降低行政成本。

      3、推行审计结果公告,把行政成本置于阳光之下。近几年行政成本之所以不断增长,其原因很多,行政成本不公开透明是重要原因之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单位一年花了多少招待费、小车费、会议考察费等,只有部分人知道,财务、政务公开也往往只在本单位公开,广大的人民群众并不知情,缺少外部监督。一些审计机关以往对个别涉及行政成本的项目也有审计,但往往也只对部门内部下文,内部处理,对控制降低行政成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要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就必须实行审计结果公告,这是监督审计结果执行的有效途径。审计的目的是监督被审计单位遵守财经法规,有效控制行政成本。但现实中被审计单位对落实审计决定存在表面应付,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实行审计结果公告,把行政成本置于阳光之下,可以将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利用社会舆论传播范围广、反映速度快、影响震动大的特点,把行政成本高的问题“曝光”,利用社会压力迫使有关单位领导重视整改行政成本高的问题,并将整改结果向社会反馈,形成巨大的威慑力,从而达到降低行政成本之目的。

      4、转化行政成本审计成果,推动制度创新。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中缺少一套有效控制行政成本增长的法规和制度,或者有制度,但在现行体制下得不到有效执行,起不到严格控制行政成本的作用。因此,审计机关对行政成本进行审计监督,不仅要揭示行政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要认真解剖分析原因,从制度、机制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前,要通过审计着力推动公费招待、公车配用、公费考察以及会议培训费用、干部福利津贴补贴等管理制度的创新。以后,审计机关还要不懈努力,积极推动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以及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政府职能改革,这是一条降低行政成本的根本途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