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起步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文利,编辑,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原文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内容提要: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周恩来最先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派团参加了第一次世界环境大会。这次会议使代表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问题的必要性。在周恩来的推动下,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随着《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的出台实施,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始步入正轨。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52(2008)03-0021-06

      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再加上人口总量不大,当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还仅限于以搞好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城乡卫生面貌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生产规模有限,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此时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问题还未提出,因而更谈不上制定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尤其是在“大跃进”时期,在全民大炼钢铁和国家集中力量大办重型工业后,全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开始加剧。1962年国家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通过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新兴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对环境的压力,工业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由于对环境保护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的工作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①,被大量砍伐的林木未能及时补植,许多被破坏的地貌、植被更是没有进行有计划的恢复工作,这种完全依赖自然修复的恢复方式使得生态环境的复原速度极为缓慢。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进一步加快。一方面,由于在经济建设中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值,不注意经济效益,尤其是各地“五小”工业的发展,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些消费型城市由于执行了变消费型城市为生产型城市的方针,加剧了这些城市业已存在的工业污染。另一方面,随着全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粮食问题亦逐渐凸显出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进一步强调“以粮为纲”,甚至在一些不宜种粮的地区也开始要求开荒种粮,毁林毁草现象加剧,围湖围海造田等问题开始突出,因而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周恩来最先注意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正值“文化大革命”动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环境保护”这个概念还很陌生,更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都觉得中国的环境问题不大,不必太着急。同时,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有环境污染,认为那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治之症,谁要是说中国有污染问题就是给社会主义抹黑。还有一些人根据环境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认为环境问题属于卫生问题,无形之中降低了环境污染对经济社会危害的严重性。周恩来则敏锐地意识到在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也将面临环境公害问题。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再等了,从现在起就应该抓紧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正因为如此,在周恩来的推动下,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并不晚。

      1970年6月26日,周恩来在接见卫生部军管会的负责同志时讲到:“卫生系统要关心人民健康,特别是对水、空气,这两种容易污染。”针对美日等国发生的工业污染问题,他指出:“毛主席讲预防为主,要包括空气和水。要综合利用,把废气、废水都回收利用,资本主义国家不搞,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搞”,而且“必须解决”。[1] 12月26日,周恩来在接见中联部、总参二部、外交部有关同志时再次谈到世界上几个发达国家的工业污染问题,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解决,他说:“过去伦敦的烟雾最多,现在比纽约少。……日本也是这样,战后畸形发展。我们不要做超级大国,不能不顾一切,要为后代着想,工业公害是一个新的问题。工业化一搞起来,这个问题就大了。”[1]

      1970年10月,日本社会党参加浅沼稻次郎遇害纪念活动访华团到京,周恩来在会见访华团时了解到随行的浅沼夫人的女婿是专门从事公害问题报道的记者后,特意约这位记者作了长时间谈话,详细了解日本的公害情况及解决措施,并请这位记者第二天作一次环境保护报告。报告除了要求有关的科技人员参加外,还专门接了一条专线扩音器,要求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各个部委的负责人也都来旁听,以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认识。② 报告结束后,周恩来还要求大家进行分组讨论,并把讨论情况向他汇报。在后来计委写的报告上,周恩来批示,要求把这份报告发给出席全国计划会议的所有人员。1971年2月15日,周恩来在接见参加全国计划会议的各大军区和各省、市、自治区负责人时再次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公害已成为世界的大问题。废水、废气、废渣对美国危害很大……我们要除三害,非搞综合利用不可!我们要积极除害,变‘三害’为‘三利’。以后搞炼油厂要把废气统统利用起来,煤也一样,各种矿石都要搞综合利用。这就需要动脑筋,要请教工人,发动群众讨论,要一个工厂一个工厂落实解决,每个项目,每个问题,要先抓三分之一,抓出样板,大家来学。”③

      此后,周恩来又多次强调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4月5日,他在接见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指出:在经济建设中的废水、废气、废渣不解决就会成为公害。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公害很严重,我们要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这个问题,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2] 10月9日,他在陪同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参观北京东方红石油化工总厂时,指示陪同的北京市和该厂负责人,要采取措施,消除危害工人健康的黄烟污染问题。[2](p.488) 可见,此时的周恩来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污染问题,指出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综合利用、处理“三害”,保护群众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