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713.80;C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8)04-0168-09 《现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刊物,是上海凇沪战争之后最有影响的大型文学刊物,它从1932年5月创刊到1935年5月停刊,共出版34期。第一、二卷施蛰存独立主编。第三卷到第六卷第一期,与杜衡联名主编。1935年,现代书局被徐朗西掌管,第六卷第二期主编改为汪馥泉,《现代》由文学杂志变成综合性文化杂志,只出三期就停刊了。本文讨论的是第一卷到第六卷第一期共31期作为文学期刊的《现代》。 对《现代》的评价充满歧义和争论,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它被公认为是现代派文学在中国结出的硕果①。但论及这一“现代”色彩,主编施蛰存却坚持“说它‘提倡所谓现代观念。’我觉得全不中肯”②。出现争端,除了“现代”一词本身复杂多义之外,更因为研究者大多没有意识到文学杂志并不等同于文学作品。文学杂志不仅是一个资料库,也是一个文学文本。当时杂志编辑所要处理的、所已经处理的,都已经凝定为一种文本现象③。所以只研究《现代》刊登的文学作品,忽略它的杂志文本远不足以概括《现代》特色。《现代》还有许多商品广告,它们同样参与了《现代》的杂志文本建构。 本文认为,《现代》商品广告尤其是香烟广告,以自己的方式勾勒出《现代》对于现代生活的想像。它们作为符号营造了那个时代的“现代”概念,也是《现代》杂志想像现代的媒介。借助文化研究方法,探讨《现代》杂志文本构成元素之一的香烟广告如何建构现代生活,可以辨析出《现代》所处时代关于现代性想像的一个层面,它将有助于考量《现代》的现代性,并进而回答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一、作为广告媒介的《现代》 20世纪30年代杂志剧增,广告繁荣。《现代》因杂志广告及自身优势,引来品种繁多、涉及庞杂的商品广告,并形成特殊的都市生活描述。这种描述一方面勾勒出文学杂志器物层面的现代性想像,另一方面作为城市个体与其所处商品环境的想像性关系表达,为读者描摹出幻想的物质“现实”,暗示特定的历史情形及关于“现代”的价值判断。当广告图片、广告语作为杂志文本构成之一融入《现代》时,这种器物层面的想像,一方面具化现代性想像,另一方面则加强了《现代》现代性建构的模糊多义。尽管“现代性”在中国一出现就受到质疑,但海派最早开始为它涂上欢快沉醉的色彩。在海派笔下城市第一次有可能不仅是一切罪恶的渊源,还是新生的富有创造力的象征,有魅力且完全可以成为审美对象④。《现代》作为公认的海派杂志代表,则有品种繁多的商品广告呼应海派作家笔下充满魅力的现代都市。 《现代》从第5期开始刊登商品广告,第5-31期登载书籍以外的广告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现代》商品广告几乎涵盖了生活各方面,吃、穿、用、学无所不包,为读者营造出一个物质丰富的商品世界。作为纯文学刊物,《现代》却有121则生活用品广告,研究这部分广告,可使研究者不仅从单一的文学角度发掘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发展,还能从整个社会生产发展角度观照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发展,从而为文学研究建立多维视野及不同的研究参照系,扩大文学研究领域。 20世纪30年代,杂志发展和广告发展出现了重合。此时,“民国政府终于大体上平息了军阀纷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实质性的国家统一,广告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到了最繁荣的阶段。”⑤快速发展的广告需要有效的大众媒介,杂志的兴盛和杂志广告的特色,使杂志成为广告的一个重要选择。 (一)杂志广告的特点 报刊广告在20世纪30年代蓬勃发展,1934年《申报》固定资产达200万银元,年营业额达200万银元,广告收入在其中竟占了150万银元。此时杂志刊登的广告数量同样很大⑥。 作为印刷媒体的杂志,其广告有自身特点,包括: 1.确实性。杂志是可以确实把握读者层的媒体,杂志读者大致固定,其诉求对象的质与量亦明确,并且以知识及经济水准的高层消费者为多,刊登杂志广告可以确实把握杂志的读者层,广告主可按商品的顾客层,选择适合的杂志刊登广告,收到确实效果。 2.持久性。杂志广告比其他广告寿命持久。一般媒体注重讯息的迅速性,其广告亦仅有短时间的效果。杂志则具有长久的持续性,是有较长生命的广告媒体。杂志容易传阅,广告效果自然加倍,杂志具有保存价值,相对地,广告寿命也持续较久,收到反复效果。 3.欣赏性。杂志讲究印刷,其广告不但可以偏重于读的说服性广告,也可以因精彩的印刷着重于欣赏性的广告设计。 4.重复性与信赖性。杂志广告可以一贯的主题和造型连续刊登,重复广告印象。同时也可以在同一期内,连续刊登数页,加强效果。还可利用杂志的编辑方针,以杂志本身的信誉,间接影响广告的格调与效果,杂志具有的信誉可相乘为广告商品的信用。 5.独占性。杂志广告容易独占版面,可以防止其他广告的影响,如特选封底、跨版双页等作集中式占领诉求,效果特强。此外,杂志是一种清静媒体,能够让读者慢慢地仔细欣赏,因此广告效果亦高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