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北京党史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改革开放史的分期或阶段划分

      研究历史总要有分期。研究一个历史时期,通常也会将其划分成几个阶段。如何划分是可以讨论的,研究的目的不同、视角不同、观点不同,都可能导致分期和阶段的划分不一样。

      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们现在采用的分期是,在三中全会之前设一个过渡阶段,三中全会之后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1976年10月打倒“四人帮”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为酝酿准备阶段;1978年12月至1982年8月十二大召开前为第一阶段;1982年十二大召开至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前为第二阶段;1992年1月邓小平南方谈话至2002年11月十六大召开前为第三阶段;2002年11月十六大以后是最新的一个阶段。

      各个阶段中的重大事件和方面

      我想用回过头来看历史的方法,着重谈谈各个阶段发生的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事件或大的方面,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前几个阶段我讲得细一点,最后一个阶段离得太近,只粗略地谈点看法。

      酝酿准备阶段: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尚在酝酿之中。对这个阶段,我们基本的定位是“在徘徊中前进和走向历史转折”。当时虽然没有完全跳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逐渐走向正常,加快现代化建设逐渐成为全党共识。这一阶段发生的大事很多,如打倒“四人帮”、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国务院务虚会、中央工作会议召开等等。在这些事中,我认为有三件十分关键:

      1.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启动了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讨论政治性很强,它能够克服各种阻力,造成很大声势是由于得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批老同志的支持。应当注意的是,这场讨论不仅关涉党的思想路线,它与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价值规律、按劳分配、价格等各种经济问题的讨论,差不多都是从这时开始的。

      2.大规模出国访问。中国领导人和各种代表团出国访问从1977年起就显著增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领导人的出访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因此最初的出访大多带有回访性质,但很快组团出访的目的就与实现现代化挂钩了。到1978年出国访问逐渐形成高潮,打破了长期封闭的局面,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当年国务院务虚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决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出访收集到的情况,国务院务虚会印发了四个文件,介绍亚洲四小龙、欧美等国现代化以及东欧各国改革的经验,在会上引起很大震动。通过这些出访活动,中国领导人认识到我们确实落后了,要急起直追就不能不实行改革开放。

      3.邓小平复出。1977年邓小平复出时,人们的思想还是比较混乱的。虽然加快现代化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但道路问题那时没有解决。当时社会上有三种看法:一部分人认为,只要作些政策上的调整,可以接着“文化大革命”的路子往下走,这种想法没有多少人支持。相当一部分人希望回到“文化大革命”之前那个时代,觉得那时各方面还是不错的,这恐怕是当时最大的一股思潮。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老路已走不回去,也走不通,必须闯出一条新路,但新路究竟如何走,没有人能说清楚。邓小平复出的意义在于使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有了一个众望所归的核心,他所具有的威望、经验和智慧对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外部世界来说,邓小平复出也是一个重要信号。美国领导人就是看到邓小平复出才改变了拖延态度,决心加快与中国建交的步伐。

      第一阶段:1978年12月—1982年8月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标志,是改革开放的起点。我们应注意,历史的转折不可能一下实现,而是一个过程,像一条抛物线,顶点是三中全会。研究这段历史就会发现,一些改革措施在三中全会之前已开始试行,而一些重要思想、重要决定是三中全会之后陆续提出并不断发展完善的。这个阶段的内容十分丰富,我认为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主要内容在改革初期就提出了,但有一个过程。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这是三中全会确定的一个议题,但最初指的是具体工作阶段的转换,要从批判“四人帮”转向抓四化建设;三中全会最后确定的,是指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长期战略转移。虽然从字面上看变化不大,但这却是带有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是思想最活跃、最民主的,讨论的问题非常多。在工作会议期间,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已定,这就为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此后,在1979年春季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在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又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一定要注意党的思想、路线、政策发展形成的过程,注意这些重要的细节,我们的研究才能深入。研究中央的决策如此,研究地方的决策也应如此。

      2.拨乱反正的完成。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历史决议是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的标志。这个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也做了科学总结。拨乱反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反冤假错案,二是调整社会关系。平反冤假错案十分重要,也很引人注目,有关研究比较多。我认为,现在更值得研究的是社会关系的调整。没有社会关系的调整,就不可能让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搞建设。调整社会政策涉及到多少人?使多少人的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其影响究竟怎样?这方面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但研究不很深入。例如恢复高考,也与调整社会关系有关。不讲出身成分,在高考中才能实现人人平等,唯才是举。调整社会关系带来的影响十分广泛,如大批知青返城后为解决就业问题开办各种大集体,就对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研究这些问题,视野和思路一定要更开阔一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