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3-0127-06 作为城市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城市社会下层民众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被精英话语霸权所左右的主流史学一直漠视他们的存在,使其始终处于失语状态。事实上,广大城市下层民众那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真切地记录了近代社会转型和剧变带来的后果和影响;他们的城市遭遇和生命历程,蕴含了丰富的反映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信息。因此,对这一群体进行研究就成为非常有意义的学术实践。本文以山东地区为例,从城市化的视角切入,对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下层社会的生成与生存状态进行区域史意义上的总体探讨,为人们认识近代中国城市社会提供一个案例。希望能够对拓展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和近代山东区域社会史研究有所裨益。刍荛之言,请方家指正。 一、近代山东的城市化 近代山东城市社会下层群体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城市化则是这一转型的重要内容和突出标志。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结构的综合变迁过程,它不仅仅是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也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转化,是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化。可以说,城市化及由此带来的城市社会结构变迁是近代山东城市社会下层的基本生成背景。因此,本文把城市化视为考察近代山东城市下层社会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和持久动力。近代山东城市化的启动和推进首先表现为城市工业化的启动和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在城市地域聚集并由此导致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城市集聚力、辐射力的增强。 相对来说,半岛城市的工业化起步较早,早在19世纪70年代,即有洋商于烟台创办机器缫丝厂。德占青岛后,创办了一批以电力和蒸汽为动力的新式机器工业,涉及食品、火柴、榨油、啤酒、电器、肥皂、水泥、机械、造船等领域。民国以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洋货进口锐减,而国内需求日增,为山东机器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0世纪30年代初,在青岛的所有工业企业中新式机器工业有101家,资本总额达22653万元;烟台13家,资本总额385.7万元;潍县30家,资本总额99.4万元;周村12家,济宁11家,资本总额81.9万元①。 1904年主动开埠后,济南的城市工业化开始启动。资料显示,到1930年代初期,济南有各类工厂492家,其中全部使用机器动力设备的工厂57家,资本总额1083.9万元;全部使用人力的手工工厂219家,资本总额299.8万元,剩下的是半机器工厂,资本总额138.91万元。从工厂数量看,济南现代机器工业厂家只占全市工厂总数的11.6%。但是,从资本数量看,57家机器工厂的资本占492家工厂全部资本总额的71.2%,手工工厂只占19.7%。从产值看,机器工业产值是3666.92万元,占总产值的84.3%;手工业产值为137.19万元,仅占总产值的3.2%②。这表明经过开埠后三十多年的发展,新兴的机器工业已在济南的工业结构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随着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工业的发展以及第二、第三产业在济南城市地域聚集,使得近代济南在城乡人口流动中的拉力逐渐增强,造成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密度增大。例如,济南在1904年开埠后,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富商大贾麟萃麋至,即负贩小民亦皆提携妇孺,侨寓其间,以谋生计”③。资料显示,1929年,市区及近郊已达379549人。到1936年,全市人口增加到435136人,较1929年增加了55587人。从1906年到1936年的30年间,济南增加人口185136人,平均年增6171人④。城内已是“人烟凑集,非常之多,即闲街僻巷,亦如闹市”⑤。据统计,在1936年的全市人口中有57.4%的人口自外地迁入,其中来自省内的有190962人,占44%。外省以河北人数最多,有36253人,其余依次是河南6975人、江苏4952人、安徽3176人、山西1227人⑥。. 烟台“自辟商埠后,工商业日盛,人口亦因之顿繁,五方杂处,转徙频仍,但人数则有增无已”。1921年已有54500人,1931年达到131659人,十年间增长了近80000人,到1933年烟台城市人口已增至139512人⑦。 青岛原为渔村,自1898年开埠以后,“全区人口逐年增加,市内尤甚”。市内人口1902年仅14905人,而1913年则增至53312人,1927年为91500人,1933年达到了179033人⑧。增加之速,略见一斑。任银睦在对胶海关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之后发现,在移入青岛的人口中以本省最多。此外还有来自宁波、上海和广东等为数不少的南方人,本省移入的人口大部分来自邻近的地区,尤以胶州、平度为最多⑨。 经济结构的变迁和人口的持续增加使得城市规模随之扩大,城市地域不断向近郊延展并由此带来城市体量的明显增大。随着工商业的繁荣,济南在1918年和1926年先后两次向外展界,全市面积达177.62平方公里左右⑩。烟台从一个“居民寥落,不过茅屋数十椽耳”的渔村,逐渐发展为“高楼广厦,比户相连”的中等城市。青岛则从胶州湾畔一个只有数百人的荒僻渔村,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大都市。 可见,近代山东城市化是原有中心城市或大城市率先发展的集中型城市化。以工业化和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为特征的近代山东城市化的启动和推进,加速了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深刻地改变着城市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本来与乡村高度同质的近代山东城市社会在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社会分层诸方面大异于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