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期间周恩来批判的“三泊”是谁?

——兼论周早期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

作 者:

作者简介:
邬国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 200062)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旅欧时期,周恩来在批判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中,在《少年》杂志上发表了《俄国革命是失败了么?——质工余社三泊君》等文。然而长期以来,他所批判的工余社“三泊”究竟是谁,却一直未获解决。本文通过多重论证,破解“三泊”实即当时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并在此基础上,兼论周恩来早期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08)01-0063-25

      在中共建党早期,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最为著名的是1921年初陈独秀与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之间展开的一场论战。而在海外,则有1923年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与工余社之间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时正旅欧的周恩来担当了重要角色,他用“伍豪”等笔名,在《少年》杂志上发表了《共产主义与中国》、《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俄国革命是失败了么?——质工余社三泊君》等一系列文章。其中“质工余社三泊君”是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战之文。在一些研究早期周恩来的论著中,均无例外地会论述到这一论战。然而长期以来,周恩来批判的工余社“三泊”究竟是谁,却一直未获解决。本文即拟解答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兼论周恩来早期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

      关于周恩来与工余社“三泊君”之间展开的这一论战,其大概的情况是:1923年9月,三泊在《工余》杂志发表了《俄国共产主义失败之原因及其补救的方法》。从文章的标题即可知其大意及主旨所在,文中开首便谓“共产主义自在俄国试验失败,俄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云云,并称:“我们抱社会革命诸同志,当要细心考查俄国共产主义失败之原因,不可再蹈其复辙,以为下次革命之准备。鄙人浅陋不学,愿将个人观察所得,以与诸君研究。”①为此,周恩来写下了《俄国革命是失败了么?——质工余社三泊君》,刊载于《少年》杂志第6号。

      文章针锋相对地指出:“在九月号的《工余》上,有三泊君一文,名《俄国共产主义失败之原因及其补救的方法》。此文题及其内容颇能惑昧于俄事之人于一时,本志对[此]似不可不一加驳论。”其中说道:“在三泊君文题中最足惑人的便是‘俄国共产主义失败’八字”,周文具体批驳了俄国革命已失败的说法,阐明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据。文中列举一系列事实,指出:“俄国今日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劳动会议掌握政权,从阶级争斗的根本见地来解共产主义,只有说他是成功,何得反谓之失败?”阐明实行新经济政策不但不会倒退到“资本主义”,不能成为“俄国共产主义之失败”之“左证”,而且正是“完成共产革命促进共产主义的一条捷径”。“明乎此,乃知三泊君‘俄国共产主义失败’一言,是极不合于事实的闲话。”最后指出:“此外三泊君还有许多不考实际,蒙蔽事实的话……现在无须多加辨证,因凡是留心俄事的人都能知其不然。”②从而义正词严地批驳了其无政府主义的谬论。此后三泊又撰写了《共产主义是没有失败么?——答少年社伍豪君》作为回应,声称“伍豪君这几段理由,不特不能把我的论文驳倒,而且更证明共产主义之确已失败。今将其各段逐一驳论如下”云云③。但周恩来未再进一步作答。除此之外,在此期间三泊还撰有《我底社会革命的意见——目的和方法》,刊于《工余》杂志第8号,后又载于1922年12月北京《国风日报》副刊《学汇》第62-63期。

      三泊的上述三文以及周恩来的批判文章,均是这一时期思想理论论争的重要文献。周恩来的文章自不必说,理所当然地会收入其文集,如先后编辑的《周恩来旅欧文集》、《周恩来早期文集》以及《周恩来政论选》等,都编入了该文。而三泊的上述三文,在现代思想史研究的资料丛刊中,也均将其作为重要文献加以收录。如葛懋春等编《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室编《中国无政府主义资料选编》两书,皆作了全文收录。此外,如张允侯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4),作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丛书”之一高军等编的《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选载了三泊《共产主义是没有失败么?——答少年社伍豪君》;以及近年张岱年、敏泽主编的《回读百年——20世纪中国社会人文论争》(第2卷),编录了《俄国共产主义失败之原因及其补救的方法》一文。这些都反映出编者对这一论战及其资料的重视。

      一般说来,在这些文集及资料集中,均有以“编者注”的形式对作者情况作一简介。如《周恩来早期文集》等,注明本文“署名伍豪”,或注“伍豪即周恩来”,为“周恩来的笔名”等。然而,在这些文集与资料汇编中,都没有说明“三泊”是谁,或仅注“工余社”为1921年秋在法国成立的旅法华人无政府主义者的组织,《工余》杂志为其在巴黎创办的机关刊物。对“三泊”其人,则付之阙如。在一些研究周恩来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论著中,也都没有这方面的说明。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周恩来年谱》、《周恩来传》,以及《周恩来生平全记录》、《周恩来在海外》之类著作,任贵祥等撰《中国现代秘闻录周恩来邓小平在法兰西》等,均未说明“三泊”其人的真实姓名;他如《周恩来大辞典》、《共和国领袖大辞典》“周恩来卷”等,在介绍此文时,仅称“批判三泊文称”云云。④一些重要的研究论文,在论述到此期周恩来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斗争,在介绍《工余》杂志时,或称为“一个署名三泊的作者”,或称“署名‘三泊’的人”,也均未作出应有的解释。

      “三泊”显然是个笔名,缘此之故,周恩来批判的工余社“三泊”究竟是谁,在以往中共党史学界、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研究中,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当然并不影响到对于这场论战的总体论述。然而,如果能搞清楚论战的双方,确认基本的史实,知己知彼,那么,对于认识这一论战的缘起与关联,诸如各自的基本立场,双方之间的纠葛及相互关系,周恩来为何要撰写此文,乃至具体的历史场景,这场论争的前前后后及意义等,显然可以有更为具体深入的把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