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时评”与作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苑银和,青岛大学法学院讲师。(青岛 266000)

原文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抗战时期的“时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诸方面。“时评”以犀利的笔锋,鲜明的观点,与整个抗日战争共始终。它为唤起全民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打击敌人、激励抗战、促进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仅就1941-1945年抗战时期的“时评”给以分析和论述。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07)06-0141-07

      一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对美不宣而战,挑起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各大报刊迅速反应,发表时评,激发和鼓舞全民族的抗战。国民党方面,如《中央日报》发表题为《大战关键在太平洋》等社论,通过对时局的全面分析和检讨,指出反侵略战争的关键在太平洋,应集中全力于太平洋上消灭日寇[1]。

      中共在这方面表现出更积极的反映。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两个月,周恩来就在《新华日报》发表《太平洋的新危机》社论文章,向全世界发出呼吁:“日寇法西斯军人决不会自甘失败,太平洋的危机也不会自己消失,转变这一局势的关键,是在太平洋沿岸反侵略国家的共同奋斗。……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一切反侵略国家,要对文明的世界负责,要对人类的子子孙孙负责,群起扑灭人类的公敌——东西法西斯蒂,现在是时候了。”[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14日,《新华日报》又刊发了周恩来的《太平洋战争与世界战局》评论文章,文章通过对太平洋战争与世界战局分析,让大家坚定正义必胜的信心:“今天的世界,正处在光明与黑暗的分野,文明与野蛮的对立,民主与极权的斗争,和平与暴力的对抗,我们坚信:只要全世界万众一心,胜利是一定属于正义方面的。”其中引用蒋介石在其告全国军民书中所说:“今日以前,吾人之牺牲奋斗,在于扫除侵入国境之敌寇,而今日以后,且将与英美苏以及世界上爱好正义自由之各友邦,共同一致,并肩作战,以彻底消灭人类之蟊贼,共奠世界永久之和平。”[3]其它报刊如《大公报》亦及时发表评论,在《太平洋大战爆发暴日走上切腹之路》一文中,对战争的结局进行分析,指出日寇的末日已经到来,并郑重声明中国誓死决战的立场:“太平洋大战爆发了,日本民族乃真正走上切腹之路。……只要英美集中两三架飞机对日本作战,倭岛必毁,日本必败!……为了反侵略国家的共同作战,虽冒一切牺牲,在所不辞!”[4]《大公报》的评论文章在《太平洋大战与中国》一文中,更是指出太平洋大战是中国翻身的好时机,激发民众要咬紧牙关:“当这太平洋战幕启开,暴日走向坟墓之时,我们全国军民同胞,应该特别振奋,尽一切可能,与友邦共同作战。……最后更呼吁一般同胞,都要坚定自己意志,严肃自己的生活,咬定牙关,束紧肚带,只要我们不为经济难关所压倒,眼前就是胜利幸福之路。”[5]

      二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政治宣传工作,通过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和涣散敌寇,特别是伪军的力量。如1942年3、4月间,《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发表了多篇在八路军、新四军政治攻势下伪军反正起义的评论。如在《华北伪军反正浪潮》一文中,通过分析华北伪军的大反正运动,指出这是对日寇“以华制华”阴谋一个最有利的打击,并通过伪军流行的歌谣“吃东洋,穿东洋,将来打东洋!”希望伪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弃暗投明,回到祖国怀抱,为祖国的自由出力。文章还指出:那些沦陷区的伪军多半是逼于衣食,或者是不自觉的陷入魔窟中去的,所以还应该加紧扩大争取伪军的工作:“广大伪军的反正,是与抗战胜利的获得密切不可分的。”[6]在《争取沦陷区人民》一文中,揭示了沦陷区人民的悲惨生活:“日本法西斯强盗在我们的沦陷区,把我们的同胞当作奴隶和婢妾,当作阶下囚和俎上肉,鞭笞他们,奸淫他们,剥削他们,把他们投到饥饿线上!”提出要靠抗日宣传争取沦陷区人民:“怎样去争取呢?首先,就要普遍而深入地向沦陷区人民进行抗日宣传,以提高他们的政治认识,使他们不相信敌伪的欺骗,坚信抗战的胜利前途。”最后强调:“争取沦陷区人民,是破坏敌寇‘以战养战’,‘以华制华’,‘准备决战’阴谋的有力步骤,是培养和积蓄敌后抗战力量的必要步骤,应以极大的注意力和力量去进行!”[7]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使敌伪军队不断投降起义。面对反正官兵的情况,《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及时发表评论,大力宣传共产党如何组织日军战俘学习,战俘认识提高以后如何加入“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反战联盟”等反战组织等情况。《解放日报》、《新华日报》亦及时肯定他们的反战活动,1945年4月《解放日报》发表《旧军队的改造》评论,在论证旧军队改造必要的同时,及时做好我部队官兵的思想,强调不要歧视起义人员。一些起义过来的军官后来说,原来对八路军的认识是“夏日可畏”,目前已感到“冬日可爱”,而且悔悟自己过来太迟了。1944年《解放日报》在《日本人民解放联盟在这样斗争着》的总标题下,先后发表《用电话和日本兵谈话》、《谢谢你的慰问袋》、《宣传工作座谈会》等多篇评论。

      对于盟国军队在华协助国民党军队作战,各大报刊亦能进行及时友好的宣传。如《大公报》的社论《兵贵神速》中赞扬:“英国人的坚韧性,耐久力,沉着应战,不屈不挠,实则世间罕见。在太平洋战争中,这种民族性依旧充分表现。”[8]《新华日报》在《他们怎样转败为胜》评论中,通过分析论述美英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政府实行了民主制度,同时也在暗示国民政府放手给人民各种自由:“三年的时光,在反法西斯主义的民族和人民是没有白过的。美英盟邦,特别是美国,已经雪了珍珠港的耻辱,已经把解放战争带到菲律宾。……为什么他们能够渡过黑暗困难的阶段,走上光明胜利的大道?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们实行了民主制度,能够去动员与团结全国各党派各阶层人民,一致为着抗战而努力,政府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放手给予人民以抗敌的各种自由(包括言论、集会、结社、出版及组织抗敌武装的自由),所以能发挥出非常伟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能熬过最艰难的时期,走向今天的胜利。”[9]《新华日报》1944年8月3日社论《美军进攻马绍尔群岛》、《群众》1942年3月30日的评论《中印并肩作战》、《解放日报》1942年的评论《在华美空军战绩》等等,都给予盟军以肯定和赞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