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8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08)01-0027-07 所谓石刻,系指在石头上凿刻的文字和图像。石刻旧属金石学,今日石刻文字研究属古文献学,石刻图像(如摩崖石刻、石窟造像)属文物考古学。这里只简述辽代的石刻文字,不包括石刻图像。 一、辽代石刻的发现与著录 石刻可以分为地上、地下两类。寺院的石碑、经幢露天存放,很容易发现和著录;而埋藏于地下的墓志,只有经过清理发掘才能被发现。因此,最早见于著录的是地上的石刻,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地下的碑志才大量被发现,现在所见到的辽代地下石刻,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被发现的。 辽代石刻发现的地区,主要是北京、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这些地区都在辽朝统治境域之内,故有辽代石刻遗存。在辽宋“澶渊之盟”以后,两国以白沟(今拒马河)为界,白沟以南为宋朝地域,很难发现辽代石碑。不过也有特例,在广东南海光孝寺中,却有一通辽道宗大康六年(1080年)的《东作使造像记》,是东作使杨某为其新生小男孩所作,应是后人携带至此①。 在朝鲜北部有辽代石刻被发现,因为在图们江、鸭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在辽代属于东京道管辖。今蒙古国在辽代属上京道管辖,辽代的古城和寺院多,也有辽代石刻,只是其文字未被记录出来。 辽朝的历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916~1125年属于前期,1124~1211年属于后期,有如北宋和南宋。辽朝后期统治重心在中亚,首都为虎思斡耳朵,史称西辽。西辽存在的时间很长,也应当有石刻遗存。 辽代石刻的著录,最初多见于地方史志和地方文献中。《元一统志》曾节录了《仙露寺碑》文②,这是志书中最早记录的辽代石刻。《钦定热河志》、《承德府志》、《义县志》、《朝阳县志》、《塔子沟纪略》、《沈阳县志》、《盘山志》、《蓟县志》、《玉田县志》、《山西通志》、《大同府志》等都记录了辽代石刻。光绪年间,胡聘之编有《山右石刻丛编》,收录了辽代石刻8种。光绪中,缪荃孙总纂《顺天府志》,搜罗畿辅碑志,辑成《辽文存》6卷,收入辽代遗文245篇,其中有石刻若干,光绪末,王仁俊辑《辽文萃》7卷,其中包含有石刻若干。与此同时,黄任恒又辑《辽文最》4卷,其中有石刻若干。黄氏未见缪荃孙《辽文存》,故重复者甚多。入民国以后,辽代石刻渐多,金毓黻《辽东文献征略》、罗振玉《辽居杂著》,以及《东北丛刊》、《燕京学报》等等也有著录③。日本学者园田一龟曾在东北广搜碑志,编辑成《满洲金石志稿》,其中有辽代石刻若干。 以上这些著作今日难以寻找,而且所收数量不多,收录比较全面的当首推《全辽文》。陈述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曾广泛搜集辽代石刻,以前北平研究院、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所收藏的辽代石刻为主,辑成《辽文汇》10卷,由中国科学院出版局于1953年出版。其后,各地出土辽代石刻渐多,于是又不断补充,在《辽文汇》基础上编辑成《全辽文》13卷,由中华书局于1982年出版,此书共收入辽代石刻270余种,如果将契丹文石刻也计算在内,共280余种,当时所能见到的辽代石刻几乎全部收入④。 此后,各地又新发现了一些辽代石刻,向南在《全辽文》的基础上又加以补充、编辑成《辽代石刻文编》,于1995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内蒙古是辽代石刻出土最多的地区,盖之庸将内蒙古出土的主要辽代石刻编为一集,称《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2002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共收入内蒙古发现的辽代石刻68种,其中有若干新出土的石刻⑤。 据悉,近年又有新出土的辽代石刻,有的已著文发表,有的尚未进行研究公诸于世。目前已发现的辽代石刻,大约在320~330种左右。如果与其他朝代相比,辽代石刻数量并不算多,然而其学术价值却非常高,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 二、辽代石刻的种类与特点 文字是语言的外壳,它与语言互为表里,都是用以表达思维、进行思想沟通的工具。文字表达必须要有书写材料,用绢帛书写称帛书,用竹木书写称简牍,用纸张书写称纸书,用石头书写称石刻(石刻先用朱笔书写文字,称做书丹,然后石工将朱笔凿刻成阴文)。所用的书写材料虽然不同,然而都是为了记事和沟通思想。 石刻通称石碑,就其性质、用途而言,可以划分为地上和地下两大类。在其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种类,具有不同的名称。 (一)地上石刻 地上石刻一般称为碑,辽碑可细分为若干种。 1.纪功碑。纪功碑是辽代最早出现的石刻,耶律阿保机即位以前(910年),曾“诏左仆射韩知古建碑龙化州大广寺,以记功德”⑥,两年后(912年),征讨奚,获胜以后“次滦河、刻石记功”⑦。天赞三年(924年)征讨吐浑、党项、阻卜,于古回鹘城“勒石记功”,又“诏砻辟遏可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汉字记其功”⑧。砻者,磨也,即磨去旧碑文以刻记功碑。古回鹘城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畔,可知蒙古国境内应有辽碑。《辽史》称,在辽太祖陵前有圣踪殿,立碑述太祖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以记太祖创业之功”⑨。据实地考察所见,太祖陵黑龙门附近有契丹大字残石,应即太祖纪功碑所在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