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西北市场的地理格局与商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魏丽英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原文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代西北,随着农业、牧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经济部类的历史性进步,需要并有力地促进了交换;遍及各地的各类商品市场,在西北各族人民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着重探讨近代西北地区市场的地理格局与商路,不仅是因为任何地区市场的形成与发育都必然有其深厚的经济及地理原因,而且因为这些原因在可以预见的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在国家经济建设重点西移的战略转换中,仍然是一个需要着重从各种层次上(包括历史范畴)去认识,并涉及千百万人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近代西北市场的地理格局

      (一)兰州市场

      兰州在宋金时期已存在榷场贸易,至明代更是西北各族的贸易中心所在地:青藏、河西、河套、河曲蒙、藏、回、汉各货均于此集散。清初至康熙时,兰州的商业市场出现相对繁荣。事实上,其政治、地理位置都不能不使之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至近代,兰州的西北中心市场地位则更为突出。

      同光之际,有德国人福克受左宗棠之命来甘,曾逗留兰州。福克氏所著《西行琐录》描述当时兰州:“城周围十余里。西北靠近黄河,西城门口用船二十四只,上铺厚板以济车马往来,至冬季走于冰牌上。东南均陆地,田肥美。省内极为繁华,南方各货物悉可购办。本地独产水烟、羊皮、雪梨、苹果、大鲜葡萄、大西瓜,并种杂粮,故民颇丰富;并通西藏,其货买卖甚大,藏货均由兰州而下。”

      甚至到光宣时,西北百战余生,城乡残破,兵连祸结,天灾频仍,经济困惫自不待言,但兰州仍不失为“本省商务之总汇”。其时之官方记载说兰州:“本处人经商者多业烟行,外省人除山西票商四家外,钱业、布庄、杂货、木行,陕人居多。京货,直隶、陕人各居其半。绸缎,河南人居多。茶业分东、西、南三柜,南柜为湖南帮,东、西柜为陕帮。当商三十余家,本处及山陕人相等,然资本甚微,过万金者绝少。市面贸易以银计算,惟官钱局发行银钱纸币,约计十余万。土产输出者水烟土药而外,别无他物。输入品为大布、茶叶、洋货、海菜、杂货,皆由此脱卸;分销各处者半,发运新疆者半,盖全省商务之总汇区焉。”(《陇右纪实录》卷八,第18页)

      (二)宁夏市场

      地居河套的宁夏府城是西北地区又一地方贸易的中心市场,该地于明清之际商业繁盛即不亚于兰州。至迟明嘉靖时府城已分坊,各坊市易并有定规。

      乾嘉以至近代,宁夏地方市场的发达,实基于当时河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卫、灵州、平罗地近边,畜牧之利甚广,其物产最著者,夏朔之稻,灵之盐,宁安之枸杞,香山之羊皮,中卫近又以酒称,其它恒物亦多相类。”府城商品市场仍分类分地,如“四牌楼在大什字街,通衢四达,百货杂陈,商贾云集。米粮市在四牌楼西大街,羊市在城守营署前,炭市在羊肉街口南,猪市在南关,东柴市在古楼街,西柴市在镇武门东,骡马市在新街口北,碴子市在会府西,青果市在会府南,番货市在四牌楼南,旧木头市在箱柜市西,新木头市在道署南,故衣市在羊肉街口,麻市在什字东,箱柜市在管达街口西,麻生市在什字东”。(乾隆:《宁夏府志·建置·坊市》)

      宁夏于府城之外,乾嘉之际发展起来的若干重要地方性市场至近代甚至发展成西北重要的中心市场。如灵州,州城有米粮市一处,“吴忠、中营二堡市集各一处,每逢三六九日交易;金积、胡家二堡市集各一处,每逢二五八日交易;秦坝、汉伯二堡市集各一处,每逢一四七日交易;惠安堡市集一处,大水坑市集一处,每逢三、六、九日交易”。(嘉庆《灵州志迹·市集》)此外,平罗、广武、宝丰、黄渠桥、头闸、石嘴子等城乡各地,亦都各有小型地方市场。到清末民初,除府城外,宁夏各地方市场近40处。其中吴忠市场贸易远过县城,石嘴子则由一个小型的地方市场发展为重要外贸市场。

      (三)西宁河湟市场

      西宁府为西藏青海入甘之门户,是近代西北仅次于兰州的又一重要的地方性中心市场。该地宋夏时即为西北重要的茶、马及青盐贸易中心。明代西宁蒙藏贸易兴盛,至清初已发展成一重要的民族贸易市场。雍乾至近代,青海蒙藏贸易的集中点虽转至丹噶尔,但西宁仍然是羊毛、青盐、粮食、铜器、绸缎、布匹等民族商品的重要市场。道咸之际,西宁城内仅专为容留民族商客的店栈,就有蒙古“歇家”18家,藏“歇家”21家,土民“歇家”5家。清季,西宁“土产砂金、皮毛、马匹、 木料、狐狸、牛黄、麝香之类,多为洋行及山西商人收买,输入品为大布、茶叶、京洋杂货”。(《陇右纪实录·办理农工商矿总局》卷八)

      (四)丹噶尔市场

      丹噶尔即今之青海湟源。明末以商贾渐集而逐渐成市,清雍正五年筑城,后至清季一直是我国西北蒙藏地区最重要的地方性民族中心市场。光绪时撰著之《丹噶尔厅志》亦云:“嘉庆道光之际,以丹地商业特盛,青海、西藏,番货云集;内地各省,商客辐辏,每年进口货价至百二十万两之多。”

      所以我们应有理由认为,丹噶尔市场实际上是清雍正后二百余年间青藏地区畜牧业经济与内地经济产品交换的主要承担者。其贸易覆盖面嘉道以后向东北远达京津;向东南伸入长江中下游的汉、沪一带;向西北则至天山北路;关中、中原自不必论。所以它又是甘、青、藏与内地经济往来的中介市场。由于丹噶尔贸易的长期存在,青藏高原及甘南一带才得以成为全国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玉树海南市场

      近代青海湖以南最重要的地方中心市场在玉树结古。其时海南藏区社会经济生活中畜牧猎狩为其主要部分,其生活必需品如粮食、茶叶、布、糖及其它手工业产品,就只有在市场取得。结古作为海南地方的中心市场至少在清前期已经形成,至近代其市场上交易之货物主要是大布、铁器、米、麦、挂面、粉条、枣、柿饼、瓷碗、药材、毛皮,大宗为茶,反映了畜牧经济的必然需求。(白眉初:《青海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