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水利实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作 者:
冉苒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据史书所称:“元有天下,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1〕在元代,有“巧思绝人、 度越千古”的水利专家郭守敬;有“准今酌古、以资实用”的科技著作《河防通议》;还有“巧慧绝伦,奏功神速”的治河工程“黄河白茅堵口”。在这些水利建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和代表工程中,都明显地反映出讲求实际、实效、实用的实学思想。讲求“笃实”的思想方法,在当时就已被人们明确地称为“实学”。如郭守敬被称为“以纯德实学为世师法”〔2〕。 人们在列举郭守敬的功绩时说到:“而水利河渠皆为一代实效”〔3〕。如沙克什被称之为“博极群籍,汪洋茂衍,见诸践履, 皆笃实之学”〔4〕。 他编著的《河防通议》一书被称为:“可谓有用之实学”〔5〕。 他自己也说编写该书的目的是为了“以便观览而资实用”〔6〕。

      一、元代水利实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1.注重实际、实用。(1)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水利建设项目。 郭守敬的主要水利功绩是恢复宁夏农业灌区和引水白浮开通通惠河。这两项工程,一是为了恢复战后北方农业生产,一是为了巩固元大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贾鲁进行的白茅堵口工程,其目的是确保京杭大运河。这些工程所要解决的都是当时社会事关重大而又迫在眉捷的实际问题。(2)坚持实地调查进行工程设计。 郭守敬为了开发黄河上游水利,“自孟门以东,循黄河故道,纵广数百里间……”〔7〕。 贾鲁为制定白茅堵口工程方案,“循行河道,考察地形,往复数千里”〔8〕。 沙克什在强调实地调查时,要求工程负责人必须亲临现场,“相视地形,审度水性,测望斜高”〔9〕。 这反映出元代水利工作者们事必躬亲的科学态度。(3)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具体问题。 贾鲁为了及时堵复白茅决口,打破常规,毅然采取讯期堵口,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疏塞并举”的治河方针和“石船障水”的堵决方法,为后世人们治河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沙克什在《河防通议》中指出,在水情紧急的情况下,对于民夫的征派,埽兵的节假以及役夫的作息等制度要不拘惯例,灵活应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措施。(4)对客观规律的探索。 沙克什在《河防通议》中根据“水信有常,率以为准”〔10〕的原则,以物候水情反映洪水的规律性;提出治水的根本经验在于“顺物性而治之”〔11〕,强调尊重自然规律。

      可见,元代水利实学思想反映出,元代水利工作者已意识到外部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并有其规律性,因而必须从自然界本身去认识自然界。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些思想在本质上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

      2.强调整体、联系。(1)全面考虑水利工程设计。 郭守敬在恢复“金河口”的工程设计中,包括有“致西山之利”〔12〕,“广京畿之漕”〔13〕,并可“灌田若干顷”〔14〕。同时开减水口“以防涨水突入之患”〔15〕,兼顾到航运、转漕、灌溉和防洪多种效益。贾鲁在白茅堵口工程设计中,将疏浚、塞河、堵口和修堤几项工程互相结合,把主流引离决口,保证了堵决工程的顺利完成。(2)联系地看待不同的治水方针。贾鲁在白茅堵口中,提出了“疏塞并举”的主张,并根据两者的内在联系,采取“先疏后塞”的策略,使堵决成功。郭守敬在恢复宁夏灌区和开通通惠河的工程中,对旧有的基础提出了“因旧谋新”的治理方针,使宁夏“诸渠皆通”,通惠河“舳舻蔽水”。(3)突出水利建设的重点。郭守敬在水利建设中“决金口”、“复唐来”、“引汶泗”、“建斗门”,以及多项水利建设和调查,都是围绕航运、转漕、灌溉和防洪等重点项目进行的。沙克什在《河防通议》一书的编写中,改变了过去那种“只言其道,不言其方”〔16〕的传统方法,重点记载了水利施工方法、河防管理制度等具体措施,“足补列代史志之阙”〔17〕,使后世水利工作者有所借鉴。

      可见,元代水利工作者表现出了一种对事物全面看待,并突出重点的思维方法,并且已具有一定的对立统一观念。对旧事物既保留又克服的方针,使元代水利思想方法自发地趋近于辩证的否定观。这些思想方法在本质上属于自发的辩证法。

      3.提倡力践、真知。(1)根据实践经验制定工程方案。 郭守敬引水白浮增辟通惠河水源的方案,就是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他先引用玉泉水,后改引卢沟河水,但都因流量不足或淤积严重而未能成功。在第三次方案中,他总结了前两次的实践经验,采取停浑改清和广汇诸泉的方案,打通了通惠河的航运。贾鲁在白茅堵口工程中的成功,与他长期从事治水活动是分不开的。在白茅堵口前,他就曾“循行被水郡邑,具得修捍成策”〔18〕,对水工技术有深刻的了解,人们当时认为:“盖由鲁习知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19〕。(2)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沙克什在《河防通议》一书中,对黄河水情规律的探索,对埽的制造、作用的说明以及对分流堵口技术的记载,都是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与洪水作斗争的实践经验中整理出来的理论性总结。贾鲁在白茅堵口后总结出了“治河论”、“疏塞论”、“治堤论”和“沉舟法”,也是从他亲身参加治河实践的经验中总结得来的。这些水利理论,离开了水利实践活动是不可能产生的。(3)强调思想认识的客观依据。郭守敬在规划黄河水利时,对黄河中、上游进行广泛的勘察、测量,并以海平面为依据比较了京师与汴梁的地势高低,提出了海拔标高的概念。人们称郭守敬“其言信而有证”〔20〕。贾鲁在白茅堵口合龙时,不用沉船而全部采用埽工,是依据埽的特殊性质而决定的。即所谓“草虽至柔,柔能狎水,水渍之生泥,泥与草并,力重如锭”〔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