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独特道路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所谓近代工业,是指工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资本主义机器生产阶段。中国近代工业是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一开始就走着一条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工业所不同的道路。

      一、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腹地,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给中国造成了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所必须的三个条件:

      (一)商品市场的形成和扩大

      毛泽东分析指出:“自然经济的破坏,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商品的市场,而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1〕外国资本主义大量向中国倾销廉价商品, 低价收购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商品化,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上海、汉口、天津、青岛、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市场。上海更是集散商品数量最多的中心市场。1890年,全国棉纱、棉布进口值为4500多万海关两,其中汇集于上海的外洋棉纱线和棉织品总值即达3159.1万海关两,占全国棉纱布进口的2/3。〔2〕显然,中国近代工业产生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在逐步形成。

      (二)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大批自由劳动者的出现

      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取得一系列特权,其机器制品潮水般地涌入中国,逐渐破坏了中国一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如:“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才;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华人生计,皆为所夺矣。”〔3〕江苏川沙女工“多有迁到沪地,入洋纱厂、 洋布局为女工”〔4〕。农村中,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和灾荒频仍,农民大量破产,逃亡流徙,成了工矿企业自由雇佣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和国内封建剥削的加重,造成了大批手工业者和农民的破产,为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三)积累一定的近代企业的货币资本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上积累了大量货币财富的人有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他们成为中国近代企业家的重要来源。中国工业资本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地主、官僚的投资。官僚地主通过剥削、掠夺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以及在官场上贪污受贿积累了巨额财富,用其中的一部分投资办企业,使货币转化为资本。中国官僚几乎都是地主,而开办近代企业的地主不是具有实职的官僚,就是捐有官衔的地主,或者是当权派大官僚的幕僚。二是买办的投资。买办资本是分润外国资本主义残羹剩饭积累起来的资本,随着外国侵略的不断扩大而增加。“1895年以前,买办的收入累计不下6.4亿元,这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巨额的货币积累”〔5〕。三是商人的投资。在中国, 有三种商人转化为工业资本家。第一种,由鸦片战争以前从事商业高利贷剥削的旧商人转化而来。他们通过贱买贵卖,欺诈掠夺和高利贷盘剥积累财富。第二种,由依靠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的买办商人转化而来。第三种,由在英国、日本、南洋等地经营商业的华侨商人转化而来,他们把一部分货币资本投向国内工矿企业。

      于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上产生了一批资本主义新式企业。

      由于这些新式企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控制下产生的,有着明显的先天不足。

      第一,中国的商品市场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使用暴力,取得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商品倾销的情况下,强制扩大的。为外国商品所霸占,留给中国商品销售的空间极为有限。而中国工业品在国外的销售市场则更为狭小。1873年,中国机制品的出口仅占生产量的1.7%,1893年占2.5%。〔6〕中国近代工业由于缺少国内外市场而难以发展。

      第二,中国的货币资本积累很不充分。中国社会上的货币财富大量落入外国资本家手中,剩下的一部分又大量流向土地(从事封建地租剥削),还有一部分投向商业经营。这样,留给投资工业的货币就少得可怜。因此,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走着一条与世界各国不同的独特发展道路。

      二、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独特性

      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虽然有着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三个前提条件,但它的道路却呈现出与之不同的独特性。

      (一)产生方式的独特性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工业都是从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中国近代工业一般不是由原来的手工工场直接发展而来,而是超越了这一发展的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机器生产阶段。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批机器工业,是外国资本家从国外运进机器设备投资开办的。从鸦片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前夕,外国资本家先后在中国开办了191个工业企业,投资总额2800万元;第二批机器工业, 是洋务派官僚集团购买外国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企业;第三批机器工业是国内一部分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引进外国机器设备,投资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到1894年,共创办制造业、采矿业180家,投资额722.5万元。当然这并不排斥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在少数行业和部门中由手工工场直接发展到近代企业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绝大多数都是发生在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而不是在它之前。

      (二)组成结构的特殊性

      一般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则不同,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一开始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受官僚的影响和支配,采取官办和官督商办的形式;另一部分则由中小官僚、地主、买办、商人集资创办,这些企业为了得到大官僚的庇护,创办时多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名义和形式,或依附于外商,打出洋商的招牌,其实质仍是商办的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与此相适应,中国资产阶级一开始也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