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南集市的发展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南都学坛: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集市贸易是商品经济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城乡商品交易重要场所的集市,既是城市经济的补充,又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重要桥梁。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但是它的产生、发展和兴盛,又给商品经济发展以促进。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河南地区商品经济也有了显著发展,集市贸易也日趋繁荣。本文拟对清代河南集市的发展作一考述,以期有助于对清代河南集市贸易的状况有个全面了解,并为今日振兴河南商品经济提供历史借鉴。

      一、集市数量不断增加

      集市数量之多寡是与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明清之际,中原战乱,自然灾害频繁,人口锐减,在顺治年间,杞县全县不满万人。〔1〕新郑县,明季有人丁4547,减为926,逃亡死绝者3618丁, 不及原额之十分之一。〔2〕胙城县人殁十之九,所存者“大村数十家, 小村数家而已”〔3〕。临颍县“百姓流亡,四郊之内,一望丘墟, 每至数里无人烟”〔4〕。土地荒芜极为严重。光山县原有耕地4339顷70亩, 清初经过十四年的恢复,耕地只有334顷87亩,尚有荒地4004顷82亩。〔5〕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呈现出衰微破败的局面。作为商品交易的集市不仅数量锐减,而且十分萧条。据时人述称,顺治年间,淅川县“村落丘墟,所存于市者,仅一二焉”〔6〕。鹿邑县城内“空巷荒凉, 不忍见闻者”〔7〕。清初七十余年,是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时期, 同时也是集市的恢复和发展时期。到了乾隆年间,河南城乡先前已有的集市,不仅得到恢复,而且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相继又开设了不少新的集市。河南集市的数量有着显著的增长。此种情形,遍及于各个州县。据载:

      汝州(今河南临汝)。据道光《汝州志》所述:康熙年间《汝州志》在记集市时,“仅载镇店二十处,不详市集。其时民未复焉。宋志(乾隆八年《汝州志》)续登八条,稍加稠密矣。乃至乾隆到至今,百年之中,生齿日以繁,货赂日以裕,民乐其业。”州城所在地的乡集每日集与间日集为26处。〔8〕

      邓州。乾隆《邓州志》载:该州镇集共计86处。其中有集60处。在张家店,州西85里之后,特加注表出以下俱新集者有:刘家集、柳子堰、玉泉阁、彭家桥、重兴集、王家集、李家集、赵家集、汤家集、彭家集、夹古滩、公议集、黄龙集、新兴集、尹家集、五龙集、丁家集、人和集、陶家集、白落堰集、公议集、武家桥集、白泰山、雍兴集、永兴集、胡院集、红庙集、马家集、夏家冈集、禹山集,共30处。〔9〕

      信阳州(今河南信阳)。乾隆《信阳州志》载:该州集店共计58处。其中详明为续增者凡28处。〔10〕

      新郑县。在顺治年间的集市,“惟东、北、西关有之。城以外,惟张殷、郭店、薛店、异水有市。贸迁者如期寥寥焉。余废。”〔11〕康熙年间,情况略有好转。“薛村店、张殷店、异水集、郭店、龙王集,以上5处,尚有茅屋数椽,如期贸易……其外,间起小集,聚散无常。 ”〔12〕时至乾隆年间,该县集市增加到10处,除上述5处之外, 开市的还有二郎庙、刘家店、梨园河、东阳店、水泉集。〔13〕

      密县。在顺治年间,全县集市只有4处:即县街集、大隗集、 牛儿店集、靳家集(新设)。〔14〕康熙时,集市有5处,增东店集。 乾隆时,该县有集市15处,除上述5处外,又有超化、张家寨、王冈、 曲梁、观音堂、洪山庙、岳村、白砦、平陌、牛家集、米村、袁家集。〔15〕

      嵩县。旧有集市11处。乾隆《嵩县志》载称:“逮后惟城厢、呜皋、莘店三处。今百余年来,生齿日繁,邻境郡邑之人踵至,垦艺环境千有余里,采山汲谷,村落弥望,市远妨农,增置三十有二。”〔16〕

      内乡县。旧有集市23处,康熙时,有14处被废,只有9处开市。 乾隆时,该县有集市60处,其中新集30处。〔17〕

      唐县(今河南唐河县)。旧有集市28处,至乾隆时,有6处被废, 新增集市37处。〔18〕

      光山县。旧有四乡店镇凡30余处。乾隆《光山县志》述及该县集市发展变化时说:“顾时有变迁,村聚有盈缩,或昔无而今有,或彼废而此兴。旧时若县东南二十里之仙河店,东北三十里之李家训,东二十里之大通店,北六十里之汪家店、西五十里之曹家店、北五十里王家店、南七十里之稽家店、西二十五里之龙门河店、北五里之五里店、东十八里之北海店,或迁或废,或但存其地名。而百余年来,承平日久,自城达乡,生聚繁庶,倍蓰于昔。……合稽各乡之集,视旧三倍。”其中东乡23处,南乡42处,西乡25处,北乡23处。〔19〕

      罗山县,在顺治年十六年至康熙三十年的三十余年间,居民凋落,集市萧条。镇店旧至30处,犹曰具名。至于乾隆时,“生齿日繁,田土日辟,财用渐丰,商贾咸集,由城内及关厢,向之凋残空阔者,肆廛节比,不减前明盛时矣。”镇店增加7处,集市上“交易贸迁, 非复茅店鸡声之景色矣”〔20〕

      商城县,旧有集市28处,清初存者仅苏仙店市、水东寨市、盛家店、余家集和丰桥店、南司集、上石桥店。其余21处,悉残于兵火。经过百余年的恢复,到了嘉庆年间,“集店渐增,星罗棋布,遍山谷焉”。其时“凡集店七十有四,视前之存者增十之九”。〔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