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竞争性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作 者:
乐天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达印度,这两次航行通常认为是统一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关于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中外学术界都有过很多讨论,笔者也阐述过自己的一些见解〔1〕,这里, 我从社会需求及其所造成的国际贸易格局,从竞争性体制的角度,就世界市场的开辟问题,再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15世纪时东西方经济联系

      15世纪的东西方经济关系,如其前的1000多年间一样,是西方依赖于东方。巴勒克拉夫曾说道:“西欧于1500年仍然站在文明世界的边沿,比起这个时期最强盛、最先进的中国的明帝国和勃然兴起的中东奥斯曼帝国和萨菲帝国,西欧黯然失色”〔2〕西方人需要东方的产品, 而东方人对西方的产品不感兴趣。这种经济关系一直持续到产业革命,说明东方的物质财富长期来是举世无双的。斯塔夫里诺斯说得不错:“这种情况,实质上是19世纪以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经济关系的特点;它反映的,不是中国人的偏见,而宁可说是那些世纪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人在财富和技术上的优势”〔3〕。

      东方的物质优势,使它在西方人的心目中象传说中的天堂:“一直到伏尔泰时代,土耳其和中国仍是文明生活的榜样,欧洲人只能投以羡慕和尊敬的目光”。〔4〕鉴于公众特别喜爱东方来的产品,18 世纪时不少西欧的工场主不惜花大力气加以仿造。利奇温说道:“鉴于这种绘制或印花的丝织品的消费越来越广……法国、荷兰及法兰德斯都成立了特设的工厂,专造各款绘花或印花的丝织品。在这些本国制造的成品上,加上了中国商标,但是成效很少”。〔5〕英国产业革命的主导生产部门棉纺织业也起源于东方,16世纪末才传到英国,但一直不占重要地位,不为国人所欣赏。18世纪初,英国著名作家迪福还说道:“……王后本人也喜欢穿着中国丝绸和日本花布出来见客。还不止此,因为我们的家里,书斋里,卧室里都充满了这些织物:窗帘、垫子、椅子乃至卧铺本身都是白洋布和印花布”。〔6〕

      当然,在中世纪,西方人最需要的东方商品也许是香料。“香料一词在当时包括各种各样的东方物产:芬芳的甘松香;可用于止血和清洗血腥的檀香;妇女们极为欣赏的树胶脂格篷香胶;龙诞香、樟脑、苦艾和象牙;诸如锡兰肉桂、肉豆蔻干皮、肉豆蔻、丁香、多香果、姜和辣椒之类的调味品,其中,辣椒居首要地位。香料在只晓得用盐处理食品、对其他食物保存技术知道得很少的世界里,是极受欢迎的”〔7〕

      西方在物质上对东方的长期依赖,在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大体上说来有:

      (1)东方人不喜欢西方的产品,西方人输入的多,输出的少, 使得金银源源不断流向东方。这种情况到伏尔泰时代还是这样。伏尔泰曾讲到:“人问由秘鲁及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金银究竟到了什么地方。……这些金银有一大部分到了东印度,购进丝绢、香料、硝石、蔗糖、茶、纺织品、钻石及各种古玩”。〔8〕

      金银不断外流,使西方长期处于贵金属缺乏局面,不得不千方百计寻找黄金。在地理大发现前,西方人唯一从海外获得黄金的地方是非洲。换言之,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商业势力已在逐步向北非内部渗透。

      西班牙的基督教徒从10世纪末就开始从南方的阿拉伯人占领区获得黄金,从13世纪末开始,同突尼斯人的贸易一年能为基督徒带来2至6万第纳尔,同贝贾亚的贸易能带来1.2至2.4万第纳尔的收益。1377年热那亚从北非进口了价值6.8万镑的黄金。15世纪, 加泰罗尼亚向马格里布出口总值每年约40至50万第纳尔,而马塞罗那每年收入约为12万第纳尔。“整个15世纪,意大利商人,特别是热那亚人,力图通过马格里布生意人谋取苏丹黄金”。〔9〕不过从非洲来的黄金, 远不能满足西欧对黄金的需求。

      (2)为弥补贸易逆差, 西方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努力扩大向东方的商品输出,中世纪后期,他们向中东的输出稳步增加。

      中东高度繁荣的手工业在14、15世纪处于衰落时期,西欧的肥皂、纸张、纺织品越来越多地输向东地中海。仅1418年,单独行动的威尼斯商人就向亚历山大里亚输出150—200袋肥皂。中东的造纸厂也敌不过西欧纸张的竞争,而“近东纺织业的衰落对列万特贸易有更为重要得多的意义”:1395年亚历山大里亚有14000张织机,1434年只剩下800张〔10〕。这些是西欧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迅速提高的标志。

      (3)东方在西欧人心目中是一块天堂般的、迷人的乐土, 成为许多西方人追求黄金和发财的目的地。大家都知道,马可·波罗写下了闻名遐迩的游记。13世纪中到14世纪初,普拉诺·卡比尼、鲁布鲁克、奥多利克等修士先后到了中国,回西欧后都写下了游记。各种游记和传说都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激发起了丰富的想象,没有这种想象,哥伦布、达·伽马等等可能都不会有冒死驶往东方的热情。1474年,佛罗伦萨的著名学者托斯堪内里在一封信中说:往西航行,“经过两千海里,您会碰上妙不可言的希潘戈岛(按:日本),它盛产黄金、珍珠和宝石,这里庙宇和宫殿的房顶盖的是纯黄金”〔11〕。这就是当时的东方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