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发展

——中国西北社会经济史简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致中 魏丽英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原文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6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陇山、朔方以西的中国广大西北地区,苍茫辽阔,山川雄奇,是我国远古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及古代农业、牧业经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目前,则是我国社会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

      高原黄土,瀚海绿洲,冰峰草甸,江祖河源;中华西北各族人民自古于斯,在繁衍生息的历程中创造开发,在血与火的迸击交汇中驰聘进取。环境的严峻博大和人民的坚毅深沉,不仅构成了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同时也造就了自远古以来源远流长的西北社会经济特征:融合与发展。

      (一)

      西北地区远古人类的出现,一开始就不能不受高寒、干旱、沙漠环境的影响。

      约于距今六亿年以前的元古代,今西北所处之绝大部分地区仍为原始海洋所覆盖;寒武纪至奥陶纪之后,距今四亿年左右西北西部仍为大海,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为两大岛屿。其时东部古海开始逐渐向陆地演变,浅海与陆地交错;今河西走廊、陇南、甘南等地,此际仍为海洋;古生代晚期以前,今西北大部仍海陆交错,如二叠纪时今宁夏仍大部为浅海所侵占。

      距今二亿年左右,今西北地区之古地质构造发生重大变动。随着地震及火山大爆发,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横空出世;西北西部地区海水消退,天山南北及东部则相对沉降。

      西北东部地区至三迭纪时,祁连山和陇东已形成稳定陆地;侏罗纪时西北东部已全部为陆地。中生代后期,西北各地气候温湿,植物茂繁,其时最有代表性的动物是恐龙;除恐龙外,爬行类动物今永登及嘉峪关等地还有鳄鱼。今新疆地区其时亦是恐龙世界。

      新生代是西北古地质及气候变化影响深远的时代。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件是喜玛拉雅山脉从海底崛起,逐渐成为世界屋脊;与此同时,青藏高原逐渐抬升,于第三纪末约上升至海拔三千米左右;由此印度洋暖湿气流逐渐被阻隔,西北开始出现干旱趋势。

      第四纪是地球人类出现的时代,同时也是冰期出现的时代。青藏高原于第四纪中更新世剧烈上升,终于达到海拔平均4000米的高度,携带大量水份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及西南季风终于被严重阻断,西北内陆更趋干燥沙化。由于青藏高原的极度抬升和第四纪冰川的影响,至中更新世后,整个西北地区高寒、干旱、沙漠的环境特征已基本确定;其间虽有局部或短期变化,但总的态势实已不可逆转。

      更新世是西北气候与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阶段,亦是西北古人类发祥曙光的初照之时。自中更新世以后,西北虽总体为高原、山地、沙漠,但河流、湖泊、绿州、森林、草场分布亦广。由于地域广大,西北各地尤其是东西部之间,远古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实际亦多有不同。西北各地之间地域及生态环境的差别,对于这一地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及结构之差异,不能不产生重大的深远影响。西北先民在发展过程中,互相补充与融合,亦不能不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但无论如何,西北远古人类活动之初所面临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现代人类相比,如以总体格局论,实际已无根本性差别。高寒、干旱、沙漠;人类与环境的复杂壮阔画卷,在我国西北地区自人文之初就不能不抹上严峻的色彩。

      西北现已发现之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要为黄河河套地区、陇东泾水流域及河湟地区。在宁夏灵武水洞沟和内蒙乌审旗萨拉乌苏河西岸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中,曾出土人类顶骨化石和股骨化石,其生理特征接近于现代人,但却仍带有一定的原始性。人们有理由认为他们是现代人类的祖先之一。地处泾水上游之甘肃镇原县境,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曾发现两处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即镇原姜家湾和寺沟口遗址。属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二十余万年左右。距今约三四万年的晚更新世,西北黄土高原偏北的泾水流域应是古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之一。环县刘家岔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距今之绝对年代约为二万年左右。该遗址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发掘,出土有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对研究西北东部地区古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状况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此外,甘肃环县楼房子、庆阳巨家源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说明西北东部地区旧石器晚期,猎狩经济在古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亦占有重要地位。西北河湟地区及青海湖以西及以南地区,旧石器时代即为古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地区。西北西部之新疆地区,旧石器时代亦应有古人类生存。

      西北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广泛。黄河上游青、甘、宁流域,河西各内陆河流域,天山东部吐鲁番盆地及山南塔里木河流域,在距今一万年以内至商周之际,西北先民繁衍生殖,创造了历史内涵极为丰富的社会经济生活,从而使西北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及商品交换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西北东部泾渭流域,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为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其中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址尤为重要。大地湾先民于七千至八千年前之社会经济生活应以农业定居为主。可以判断,在碳测年代之前,这一经济生活显然应已经过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发育。

      大地湾一期及大地湾仰韶时期文化中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饲养、猎狩等经济部类生产力的进步,说明我国西北东部泾渭流域距今五千年至八千年间正在发育和成长着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气的经济文化群体。无疑,在中华民族经济文化源远流长的汇流和总体构成中,以大地湾为代表的西北先民,将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距今五千年至四千年之际,在西北黄河流域,包括河西至玉门、酒泉一线,广泛分布着马家窑文化(包括稍晚之半山型和马厂型)。在距今四千年至五千年之际,建立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奴隶制显然已开始出现。这一时期,除农耕、制陶之外,制铜业亦开始发展,饲养业和畜牧业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地位重要。

      在距今四千余年的齐家文化时期,西北东部地区,铜器制造与定居农业应是其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其时约早于或相当于传说中夏代之早期,此际应为奴隶制经济的发生时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