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出现了关于外语教学学科属性的争执,有些学者为此引入了教育语言学的学科称谓。但是对于教育语言学的学科概念我国学者的认识还停留在初步探讨阶段,在目前发表的文章中出现了混淆使用、模糊使用和交叉使用该术语的现象。如语言学者张玉华(1998)称作语言教育学(注:严格说来,语言教育,即language education,是一个指代宽泛的领域,不是一个学科,因而不存在语言教育学这个名词。),魏立明等(1998)、辛广勤(2006)称作外语教育学,夏纪梅(1999)、俞理明等(2004)称作教育语言学,范琳等(2004)称作外语教育语言学。另有几位教育学者在他们的文章中也使用了类似的称谓并加以讨论,如杜丽娟(2006)的教育语言学片论,谢登斌(2005)的语言学取向的教育研究,李政涛(2006)所讨论的“通向语言的教育学”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学者虽然关注的都是“语言学+教育学”的学科问题,但是他们的所指与出发点却截然不同。语言学者们讨论的教育语言学无不围绕着外语(主要是英语)的教和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但是教育学者们讨论的却是运用语言学对教育学科术语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的清理,或是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如借助符号、对话、文本等)对传统教育学的启示。相似的学科术语体现了我国学者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开始关注教育学与语言学的交叉,但是不同学者对教育语言学的涵义理解得相差甚远,甚至无法对话,同时,虽然所指相同,但学者又运用了不同的学科称谓,这必然会阻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语言学学科发展的进一步讨论。 那么教育学与语言学到底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教育语言学?到底存不存在这样一个学科?如果存在的话,它的研究边界又在哪里?它与语言学的其他分支是什么关系?它应该归于语言学范畴还是教育学范畴?本文根据美国过去30年来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发展,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教育语言学学科概念的界定和建构,并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语言学专业设置为例澄清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定义、本质和范围,并试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最后探讨对我国语言学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启示。 一 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发展 追溯教育语言学的发展,不得不提到这一词的起源。“教育语言学”(Educational Linguistics)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语言学家Bernard Spolsky于1972年提出来的,用来描述有关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的研究,随后Spolsky在新墨西哥大学教育学院创办了第一个教育语言学的博士专业,这是教育语言学在美国第一次以学科专业的性质出现。紧接着,197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院在语言学家Dell Hymes就任院长时设立了语言教育系,下设教育语言学博士专业。1990年代,蒙特利国际研究学院把语言研究系改名为语言与教育语言学研究院,但是只提供TESOL和TFL(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的硕士专业;2000年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也设立了教育语言学的博士专业。其他类似的专业开设在语言教育学科下面,如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语言与读写专业,亚利桑那大学的语言、阅读与文化专业,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与马里兰大学巴尔迪摩郡分校的语言、读写与文化专业。近年来,英国的伦敦国王学院以及南安普顿大学也成立于语言教育中心/系,澳大利亚的悉尼科技大学成立了语言读写中心等等,但是只有新墨西哥、宾夕法尼亚、蒙特利国际研究学院及斯坦福大学是目前美国拥有以“教育语言学”名称为专业的院校。由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属于常青藤大学之一,在美国和国际上影响力较大,其教育语言学专业开设的历史也较长,加上笔者曾于2000-2005年就读于该校的这一专业,因而本文对教育语言学学科的讨论主要基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语言学专业的发展。 到现在为止,宾大教育语言学专业已经有31年历史了。著名语言学家Dell Hymes,Nessa Wolfson,Teresa Pica,Nancy Hornberger,Rebecca Freeman和Yuko Butler等先后在宾大教育语言学专业任教。到2003年,该专业已培养出了75名博士,其中四分之三是女性,三分之一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学生。目前该专业提供的课程有:社会语言学、教育语言学、心理语言学、TESOL方法论、语言与教育的民族志研究方法、英语结构、二语习得、教育中语言的多样性、多元文化教育问题、课堂话语与互动、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语言测试、双语教育等。从在宾大的学科位置和整体布局来看,教育语言学博士专业同阅读与写作博士专业、跨文化交流硕士专业、语言与读写硕士专业、英语作为二语教学硕士专业共同构成了宾大教育学院中并列的四个分部之一:语言与读写教育,其他三个分部分别是教育基础与实践、政策管理与评估、应用心理学与人类发展。(注:宾大教育学院具体专业设置情况参见张东辉(2008)。) 但是,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教育语言学还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是一个边缘学科,在3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只有4所美国院校公开使用该术语作为专业名称,而且这些专业都是博士层次的专业。美国学术界对于教育语言学的学科意义也存在争议,比如Van Lier(1994)认为教育语言学目前还不能算作一个学术领域、一个分领域、一个专业或是学科,因为在他看来,学术领域应该是历史形成的具有明确组织机构和运行语言的活动区域,要具备固定的系、所、专业、学位、教材、课程等要素才能被称作学科。Spolsky认为这些要素还应该包括专业组织、会议、学术期刊和认证机构等,而Nancy Hornberger(2001)则认为宾大的教育语言学专业已经具备了上述条件,所以说已经开创了教育语言学成为一个学科的典范。 二 教育语言学的定义、本质与特点 教育语言学的全部学科意义来源于现实世界中语言和教育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尽管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常常被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忽视。Spolsky在创立教育语言学这一名词之初就试图以此来表明教育学与语言学的相互作用。根据Spolsky(1999:1),教育语言学描述的是“语言学这一学术领域与教育这一实用性学术专业之间的交叉”(注:文中所有英文原著的引文都是笔者翻译成中文的。),它的名称是仿照教育社会学或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名称命名的。Johnson,K.& Johnson,H.(1998:104)把教育语言学定义为“一个较新的关于语言与教育关系所有问题的语言学的分支,强调语言是学校和整个社会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手册》(Educational Linguistics Handbook)第19页对教育语言学是这样界定的:该专业探讨的是“语言学的研究与教育的理论、实践,与政策的关系,该领域关注的是语言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地方、国家,甚至国际意义上的语言学习与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