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类型相配论与多种语言形名结构之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师哲 美国翰府大学(Haverford College)。

原文出处:
汉语学报

内容提要:

朱德熙先生对汉语形容词做了十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极为精辟的见解和一套理论。在朱先生研究的基础上,沈家煊(1997)和Huang,Shi-Zhe(1997)分别指出汉语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的分布具有一个特点:它们在修饰语和谓语位置上互为对立同时又互为补充。Huang,Shi-Zhe(1997、2001、2006)通过形式语义学中的类型论分析了这种分布的内在规律,其结论是: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属于不同的语义类型。这种语义类型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分布的不同。对于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的观点是它们形成一种合取式的或者说是交叉式的关系,这个关系决定了两者必须具有相同的语义类型。我们可以把这个观点定为语义类型相配论。通过语义类型相配论,我们不仅解释了汉语修饰语的位置具有名词性这一现象,同时也可以解释中文、英文和俄文形容词分布的不同与相似之处。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10 期

字号:

      一、引言:汉语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

      朱德熙先生(1956、1961、1983、1993)曾提出形容词应该分为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

      甲组:简单形式 大、红、好、窄、贵、脏,干净、伟大

      乙组:复杂形式

      (a)xy→xxyy:老实→老老实实;干净→干干净净

      xy→x-li-xy:糊涂→糊里糊涂;古怪→古里古怪

      (b)x→x-烘烘:乱→乱哄哄;臭→臭烘烘

      x→x-不溜秋:灰→灰不溜秋

      (c)附加表示强调的前置成分:冰凉、通红、喷香

      (d)附加程度副词或是并列式:很好、又高又大

      朱先生指出甲组为性质形容词,乙组为状态形容词。为叙述方便起见,我们暂且采用下面的公式:

      甲组=性质形容词=简单形式=SA

      乙组=状态形容词=复杂形式=CA(注:本文讨论中我们主要采用“很+SA”这种CA作为例句。)

      二、汉语形名结构

      朱先生关于形名词组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在修饰语位置上的状态形容词(即CA)必须加“的”变为名词性成分。朱德熙(1993)通过大量的方言语料和历史语料证明这个分析的正确性。其中最为令人折服的例句是六大方言区中十种方言如下的组合:。这十种方言的特点就是具有不同的语音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带有的CA如果出现在修饰语的位置上就必须加上。我们举两例说明:

      (1)广州话:

      a.呢个演员肥肥哋(谓)。这个演员肥肥胖胖的。

      b.新鲜嘅(主)都有。新鲜的也有。

      c.我要揾个肥肥哋嘅演员。我要找一个肥肥胖胖的演员。

      (2)大冶金湖话:

      a.这块板子糙不罗锯嗒(谓)。这块板子太糙。

      b.讨米个(主)饿不煞。讨饭的饿不死。

      c.厚巴嗒个布。很厚的布。

      以上例句证明正如朱先生分析的那样,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带的词组是表状态的,可以出现在谓语位置上;带的词组为名词性的,所以出现在主语宾语位置上。这种分工虽然在北京话等诸多方言中已经消失,但是在朱先生等考察过的六大方言区中仍在使用。这些方言分布如下(朱德熙1993:85):

      大方言区代表性方言

      官话山西文水话

      粤语广州话、广西平南白话

      闽语福州话

      赣语大冶(金湖)话

      吴语温州话、福建浦城(南浦)话、湖州话

      客家福建连城(新泉)话、福建永定(下洋)话(注:这些方言中的使用应该提醒我们在分析北京话以及其他北方方言中“的”字的使用时,朱先生关于的划分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可以确定在“这片麦地绿油油的”这个句子中,句尾的“的”字是,而不是。它是谓语性的标志,诚如方言例句中显示的那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