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5期刊载于洁、田霞的文章《关联理论关照下的民俗文化的预设凸显翻译方法探讨》。文章认为在民俗文化翻译中,民俗预设的层级性、动态性以及语境关联性等特点需要译者挖掘和再现。文章从关联理论出发,论述和阐释民俗预设凸显译法,分析民俗文化动态预设所涉及的相关层面,指出最佳关联可揭示预设的相关信息,并提出行之有据的翻译措施——民俗文化的预设凸显译法,如直译法、信息填充法、视点转换法和缩略法。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刊载李菁的文章《语言论转向抑或语用学转向——翻译研究的语言学基础》。文章指出,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往活动,语言问题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言语行为论是西方语言哲学语用学中的核心理论,它把语言带回到生活世界,使其研究更适用于翻译活动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它突出了语言的语用维度,很好克服了结构主义译学范式语言观的封闭性和静止性。它还强调了语言使用的协调性规律,引入了交往伦理的问题,从而避免了解构主义译学研究范式语言观所带来的混乱和无序。因此翻译研究理应将言语行为论作为其语言学基础。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刊载温建平的文章《翻译中价值组合体的理论建构》。文章指出,词汇在特定上下文中的组合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动态意义构成了价值组合体,翻译过程是价值组合体的重构过程。价值组合体随着语言环境、文化背景和作者意向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动态的、在各个层级间自如转换的,其价值具有相对性。翻译应立足于语篇去审视其组成部分,根据译语的语言特点再现原文音形义组合中所蕴含的相对价值,从而在译语中重构价值组合体,使译作成为一个蕴涵同样丰富的有机体。《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第2期刊载蔡言胜的文章《中古以前方位结构语序历时考察》。文章以《左传》、《论衡》、《世说新语》等文献后置介词的使用情况为考察对象,对相关组合句中语法分布的历时变化进行探讨,认为:1.前后置介词或框式介词的搭配使用频率从上古到中古在历时递减,而N+L结构无需前置词引导而独立运用的情况则越来越常见。2.prep+N+L短语的句法位置,在《左传》、《论衡》中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倾向,即以位于动词后为优势语序,而到《世说新语》中则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势,以位于谓前状语位置为优势语序。3.从《左传》时期的上古汉语发展到《论衡》、《世说新语》时代的中古汉语,N+L结构表述功能更为自由;不过其最活跃的句法位置一直是谓后宾位或补位,然后是谓前的主语或状语位置,这一语序概况从《左传》到《论衡》、《世说新语》没有大的变动,与prep+N+L表现出的历时语序迁移是不一致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刊载杨大然的文章《领有名词分裂与汉语话题结构》。文章以汉语的话题结构研究为出发点,着重讨论了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代表的“领有名词短语分裂”现象。对于此类句式的派生过程,本文主张放弃先前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方法,而是依据汉语话题句的特性,将句首的领有名词分析为一种在原位生成的“悬垂话题”,把整个句式分析为“话题—述题”的话题结构,并通过转换的方法,从语义角度使悬垂话题的存在得到允准。此文的分析方法既涵盖了这类句式共有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并能对其进行统一处理,又可以解决“移位说”所无法解释的一些问题,避免了“移位说”的诸多弊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