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廉江方言分布和概况 广东省廉江市位于雷州半岛北部,粤桂两省交界处,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博白、陆川等县接壤,东北是广东化州市(属茂名市),南界广东遂溪县(属湛江市),西南濒临北部湾。廉江在秦朝属象郡;汉代属合浦郡;唐高祖年间一度改名为“罗州”,故亦有“古罗州”之称;宋太祖废罗州归入化州,孝宗年间置石城县(仍属化州府),以后直至明清皆以石城名之;明洪武年间化州撤府划属高州府,石城亦随之;民国初改石城名为廉江县,属高雷道;新中国成立后属广东省湛江专区。 廉江市境内主要有三种汉语方言:白话、
话、黎话。据民国时期所修的《重修石城县志》上记载:“县之语言有三种:一曰客话……多与广州城相类;二曰哎话……与嘉应州相类……;三曰黎话……与雷州相类”。其中所谓“客话”即今“白话”,属粤方言,主要分布于廉城、安铺、石城、平坦4个镇及良垌、新华、新民、吉水、营仔各镇的大部分地区,多集中在廉城的南部和东部,使用人口据《廉江县志》(1994)的统计有约30万。廉江客家话(本地称“哎话”,或写作“
话”)聚集在北部和西部的山区地带,如塘蓬、石颈、和寮、石角、长山等5个镇,以及河唇、石岭、青平、高桥、雅塘、营仔、吉水的部分村庄,使用人口约50万;廉江的黎话(旧志作“雷话”)主要分布于西南与遂溪接壤的横山、河堤、龙湾3个镇,及新民、新华、良垌、石城、营仔等地的少数乡村,使用人口约20万。 廉江方言的分布在粤西高雷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闽、粤、客三大方言并驾齐驱,其中闽方言相对较少受其他方言影响(粤西闽语多集中在沿海一带),粤、客方言则因地缘上比邻而居、语言沟通较易等原因而接触较深,比粤语代表广州话和客话代表梅州话之间有更多的相通相近之处。一般而言,在方言接触过程中,强势方言对弱势方言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廉江以粤方言为强势方言,廉江客话中有相当一批词汇已偏离典型客话,而与粤语相同。例如,对于“猴子”、“蜈蚣”、“茄子”、“隔壁”、“围嘴儿”等词项,廉江客话使用的是典型的粤方言词语——“马骝”、“百足”、“矮瓜”、“隔篱”、“口水枷”,而不是像梅州客话用“猴哥”、“蜈蚣虫”、“吊菜”、“侧角”、“澜丫”。不过我们同时发现,廉江粤语中有一些词项也受当地客话的影响,如水果类词项在典型粤语中一般不带后缀,采用单纯词形式,而廉江(包括粤西其他地方)粤语却常常加后缀“子”——“桃子”、“李子”、“柿子”,与客家方言的构词形式相似。 为了更细致、更精确地研究方言之间的接触,本文以廉江为研究个例,对廉江廉城白话(下文称之为廉江粤语)和廉江石角客话(下文称之为廉江客话)的900多个日常所用词项做了计量分析。本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算廉江粤语和廉江客话的相关系数,并以广州粤语和梅州客话的相关系数作为参照,对比分析廉江市粤、客方言的相关性及其与典型粤、客方言的差异。 二 计量分析的方法 2.1 计量方法的回顾 运用计量手段来分析汉语方言间亲疏关系的方法,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郑锦全、马希文等学者最早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92年,王士元和沈钟伟合作研究出了计量方言关系的方法(简称王沈计量法,下文同),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计量方言词汇相关系数的途径。2003年陈朝珠应用王沈计量法,以北海市区方言词汇为对象,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北海市与周边方言之间的关系(陈朝珠,2003)。 2.2 计量的基本方法 本文在计量廉江粤、客两方言间的相关系数时,主要采用王沈计量方法和原则,同时从词汇计量的具体情况出发,对以上方法和原则进行一些相应的补充。 王沈计量方法和原则概括如下: 1)特征选择 选择语素作为体现方言关系在词汇形式上的研究对象,以语素和词语的构成方法作为计量的要素。通过这种方法,在分析同一个词项在两种方言中的词汇表现形式时,需要分析两者的语素和构词方法来表明它们相互之间相关的程度。 2)计量公式 依照通用的Jaccard分类学的方法,方言间语素和构词法出现的情况有“双有”、“有无”、“无有”、“双无”四种,分别用:a、b、c、d代表。其中d“双无”的情况对于分析两方言间关系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得出计算词汇相关系数的公式:
a/(a+b+c)——表示两种方言词汇语素和构词法的“双有”关系和所有关系②的比值。 3)计量原则
n——两个方言中用于比较的词项的总数。 2.3 方言词汇计量细节补充说明 计算廉江粤语客话词项的相关系数时,存在一些王沈计量法中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分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