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规划的角度考察语言,可以有三个维度:语言问题、语言权力、语言资源。语言问题主要指语言给社会带来的麻烦。语言权力指社团和个人在语言方面所拥有的权利。以往的语言规划,主要是解决语言问题,在解决语言问题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语言权力。但是,语言资源意识却相对缺乏,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不够自觉,措施不力,加之现代社会条件的剧烈变化,造成语言资源的严重流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语言问题。树立语言资源观念,了解中华语言资源的基本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资源保护、开发措施,已经成为当今国家语言规划的必务之事、当务之急。 一、语言资源 语言是资源,这表现在:每种语言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样品,具有其他语言无法代替的语言学上的认识价值。比如,汉语的平上去入的声调系统及其变调特点,世间少见;尔龚语复辅音竟然有200多个,闻者称奇;哈萨克语有关马的毛色的词语有350多个,形容骏马的词语100多个,有关马的其它特征的词语600多个,非马背上的民族,很难有这样的语言奇观。 语言的历史,可以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研究,但是在现实中,共时状态和历时状态却是难以析分的。语言的历时状态是无数共时状态的有序延伸,而共时状态中积淀着程度不等的历时因素。考察语言的共时系统,比较不同的语言及方言,可以构拟语言的发展历史及语言的接触历史。如对现代汉语各方言的比较,可以再现原始汉语逐步分化为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北方方言的历史脉络。汉语的调类南方多,北方少,原因是南方方言接触的是多声调语言,北方方言接触的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阿尔泰语系是无声调语言。现代汉语方言调类的分布,是中华民族语言融合、民族融合的反映。 语言接触为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语言成分的借用,历史元素的承撷,都是语言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例如,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就词汇和语法而言,受到了英语、日语、俄语等较大影响,同时近二十年多年来,也受到了粤方言、吴方言和北京话的较多影响。再如,古代汉语的礼貌表达方式十分丰富,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末,一次次的文化变革使汉民族共同语几乎不能表达礼貌了。近几十年来,从古代汉语方言和外语中吸收了大量成分,普通话重建了自己的礼貌系统。当然,普通话的礼貌系统也还在完善中,比如公共称谓系统、与陌生人见面的称呼等,都在反复探索。 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资源。语言及其文字本身就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的语言与文字不仅表现着民族智慧,而且常常成为民族的图腾象征。语言及其文字也是记录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80%的文化是通过口语和文献传留下来的。世界上没有文字的民族多于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文化主要通过口语流传下来。如我国的鄂伦春族,羌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我国首批公布的5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许多都牵涉到语言文字问题。 此外,当今时代,一些语言职业和语言产业逐渐形成,语言已经进入到经济和高新科技领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比如英语教育产业、语言翻译产业、文字速录师职业、计算机字库提供商、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产业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语言作为经济资源的性质会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其经济的意义越来越显著。 二、中国语言普查 角度往往决定深度。当具有了语言资源意识、回眸审视中华语言资源之时,我们突然发现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我们对语言状况了解还不够。中国究竟有多少种语言?各语言又有多少方言?这些语言与方言的分布区域、使用人口、功能活力如何?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都不能清晰地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不够。许多语言职业和语言产业没有得到重视;许多语料库质量不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语言资源保护,没有明确的法规制度等。还有,语言资源流失严重,许多语言及方言衰落或濒危。许多儿童已不能熟练掌握方言,母语水平滑坡,一些少数民族青少年甚至放弃了母语。我国的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畲语、土家语等,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甚或消亡。当然,语言资源流失、一些语言濒危,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大约有5000至6000种语言,90%的语言只被10%的人使用,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这90%的语言在百年或几百年内可能消亡。语言消亡将意味着:人类将失去不可复得的语言样品,将失去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将永远失去一些历史记忆。有鉴于此,在新世纪我国应当尽快开展语言普查工作,以了解基本的语言国情,保护和开发中华语言资源。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有学者对语言和方言的种类、分布、结构特点、谱系关系等进行调查研究,出版了若干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系列丛书、词典,绘制了中国语言的分布图等。作为国家组织的大型语言普查有两次:第一次是根据国务院指示于1956年开始的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当时主要调查的是语言结构,旨在为方言区学习普通话服务,为创制民族文字服务,没有顾及语言运用;而且限于技术条件,调查较为粗糙。当时调查了1849个县市的汉语方言,并组成7个民族调查队,调查了主要民族地区的语言。那次大规模的调查,培养了一支从事方言和民族语言调查的专业队伍,发展了语言学学科,积累了经验,了解了一些语言国情。第二次是1999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开展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当时主要关心的是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但是没有采录语料,不能了解语言及方言的话语情况,也不能直接解决语言保护等问题。这次调查涉及全国1063个县(市、区),被调查对象47万多人,积累了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的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