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语法系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是它不会停留在一种状态,而是始终处于变化之中。一部语法的演化史如同一条历史长河,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走向未来的一个片断。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语言,不仅要追溯它的过去,还要展望它的未来。只有用动态的、系统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才能准确把握语言发展的轨迹和共时语法系统的特点。 处置式是汉语语法过去一千多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也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格式之一。该格式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两个标记——“将”和“把”,到了现代汉语则只有“把”一个,“将”只保留在书面语中。关于处置式的研究,人们的注意力几乎都在“将”和“把”所标记的结构上。然而过去一二百年来,处置结构的标记和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在“拿”的语法化上。我们发现,在标记处置式上,“拿”不仅在许多地方可以替代“把”的作用,而且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处置用法。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看到的所有的语法论著,都没有论及“拿”的标记处置结构的用法,只在一些工具书中简单提到它的这一用法(如吕叔湘主编1984;侯学超2003等)。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弥补这一研究上的空白,同时可以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 现代汉语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上限在哪并不是绝对的。一个语法化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很多世纪,长者甚至上千年。本文的考察范围则取十八世纪的《红楼梦》到当代汉语,重点则在当代汉语。我们对这期间的300余万字的口语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拿”新发展出的处置用法。 语法化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叠加性(layering)”(Hopper & Traugott 1993:124-6),即它的新旧用法长期共存,语法化的结果(标记或者结构)和其赖以产生的句法环境和平相处多个世纪。据此,我们可以根据同时代的材料,来确立语法标记产生的句法环境。 二 “把”字处置式的语法特性 要了解“拿”向处置式的发展,首先应该弄清楚“把”字处置式的语法特点。“把”字处置式有两个最重要的语法特点(丁声树等1961;朱德熙1982;吕叔湘等1984): (一)“把”所带的受事名词总是有定的,光杆名词则被自动赋予一个有定特征,也可以加上有定性的修饰语;但是无定名词则不能进入把字句。例如: (1)请来大夫了。 把大夫请来了。 把那位大夫请来了。 请来了一位大夫。 *把一位大夫请来了 做宾语的“大夫”是无定的,而它由“把”引入时则变成有定的。“把”所引入的有定性成分还可以受“这”、“那”等词语修饰。“一位大夫”是无定的,只能做宾语,而不能用于把字结构。 (二)把字处置式的谓语一般是复杂的,它们在很多情况下不能变换为动宾式。例如:(2)把书放到了书架上。→*放书到书架上。 把车开快一点。→*开快一点车。 把我听糊涂了。→*听糊涂了我。 处置式的抽象语法格式为:“把+NP+VP”,其中的NP是VP的受事。“把”虽然来自普通动词,但是现在已经是一个高度语法化的成分,不仅失去了动作意义,而且也丧失了动词的主要特征,比如不能加体标记“了、着、过”或者趋向动词,不能重叠等。把字处置式是一个结合紧密的稳定的语法格式,“把+NP和VP之间不能有任何停顿。 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拿”新发展出来的处置用法,下面简单介绍“把”的几个有关的主要用法(注:下述分类和用例主要是根据吕叔湘等(1984)和侯学超(2003)。)。 1.表示处置、致使。 (3)把信交了。把房间收拾一下。 把嗓子喊哑了。把鞋都走破了。 2.表示认同、充当、转化,主要动词之后有另一受事名词。 (4)把他当做自己人。把老师的话当做金科玉律。 把我当成小王。 把家里当宾馆。 3.表示给予,该结构中的“把”后的名词与动词后的名词是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关系。 (5)把钢笔还你。把这件事告诉他。 把这本书带给小王。把全部材料送给校方 4.表示对待、方法,多用于否定句。 (6)他能把你怎么样?我把他没办法。 三 “拿”语法化的语义基础和句法环境 一个词汇向某一特定的语法范畴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它要满足两个条件:(一)合适的语义基础,(二)适宜的句法环境。“拿”与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两个处置式标记“把”和“将”的动词意义一样,都是表示“用手抓、持、握某一物体”,因此可以认为“拿”也具备向处置式标记发展的语义基础。然而语法标记并不是简单的词义引申问题,它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句法环境。向处置式发展的合适句法环境应该是,作为动词“拿”所带的宾语同时也是紧随其后的另一个动词的受事。在这种句法环境中,“拿+NP”与其后的VP之间关系疏松,没有语法上的相互制约关系,可以是两个独立的小句,也可以是表示前后两个相继动作的连动结构。下面分别举例加以说明。 (一)“拿+NP”与其后的VP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小句。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