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刊载刘志基的文章《古文字在国际标准字符集中的编码与古文字通用数字化平台建设》。文章指出,刚刚起步的汉字古文字在国际标准字符集中编码的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极大的工作量。这项工程有助于构建一个整合古文字原始资料和考释成果,服务于全球汉字古文字研究和应用的通用数字化平台。这一构想的实现方略为:首先要确保古文字编码单位满足全方位的古文字资料的数字化处理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每个古文字编码单位的全息属性标注及所有关联例释。

      《辞书研究》2007年第6期刊载章宜华的文章《关子计算词典学理论框架的探讨》。文章认为,计算词典学是一门词典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新兴学科,是推动辞书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保证。本文结合国内外计算词典学研究的特点来探讨这一新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计算词典学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方向或范围,以利辞书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切实推动计算词典学在我国的发展。

      《华侨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刊载朱媞媞的文章《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的心理特征与文化关键期问题》。文章谈到,对华裔学生而言汉语既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同时也是他们的母语。华裔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心理形成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就决定了华文教育与第二语言教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华文教育的文化导入也就具有了一些自己的学科特点,特别是在文化导入的关键期问题上,华文教育的文化关键期应先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关键期。

      《中国翻译》2008年第1期刊载王恩冕的文章《从母语译入外语——东亚三国的经验对比》。文章指出,以往根据惯例,国际会议只要求口译员进行从外语译入母语的工作。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国家走上国际舞台,从母语译入外语已经成为国际口译界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文章希望通过对近年在中、日、韩三国口译员中进行的同类调查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向我国口译培训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数据和建议。

      《国外外语教学》2007年第4期刊载赵刚、姜亚军的文章《中国译学研究的国际化——华人学者在国际翻译研究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调查及启示》。文章认为,中国译学研究要走向世界,就要在世界译坛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华人学者在国际著名翻译研究刊物发表论文是获取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广义的“中国译学研究”概念出发,对近10年来(1995-2004)华人学者在国际著名翻译刊物(Babel,Meta和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上发表的论文做了调查,对论文的数量、题材和作者背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指出,中国译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并不容乐观。华人学者在国际翻译研究刊物上发表论文具有以下特点:(1)趋势不稳定;(2)总数不多;(3)香港学者一支独秀;(4)文章作者比较单一;(5)台湾学者几近无声,海外华人势单力孤;(6)论文涉及面较广,题材相对合理。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华人学者(主要指大陆和香港学者)在国际翻译研究刊物的发文数量,力争中国译学在世界译坛的话语权;(2)鼓励支持更多的翻译研究学者向国际性刊物投稿;(3)拓宽研究范围,增加研究深度;(4)加强学术交流,相互取长补短;(5)加强理论思考,推进理论建设和传播。

      《中国外语》2008年第1期刊载周频的文章《论理论的“内部批判”与“外部批判”——以王初明与文秋芳关于“写长法”之争为例》。文章以王初明和文秋芳关于“写长法”的争论为例,说明区分“外部批判”和“内部批判”在进行理论批判中的必要性和意义,指出要实现批判的对话应当采用“内部批判”而不是外部批判,这样才能我国外语教学理论与语言学理论的进步产生实质性的推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