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韵学的切韵图与西洋音系学(Phonolo)的“最小析异对”(minimal pair)

作 者:

作者简介:
鲁国尧 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创新基地。(江苏 南京 210093)

原文出处:
古汉语研究

内容提要:

中学与西学两者结合,古学与今学两者结合,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语言学的一条途径。笔者以唐宋元的切韵图和西洋音系学的“最小析异对”原理为研究对象,发掘出宋人卢宗迈的一段精辟言论,指出切韵图及后世的音节表都植根于汉语的特点,千年以前的中国学者很懂得“最小析异对”原理,并据以创造出神奇之物——切韵图,彰显先贤的这种原创精神是我侪分内之责。本文最后向中外语言学家、音系学家进一言。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4 期

字号:

      一、述唐宋元切韵图

      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叫做小学,这在语言学界是尽人皆知的事;章太炎在1906年发表《论语言文字之学》一文提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日。在中国古代的目录书内,从《汉书·艺文志》起,语言文字学类的书就归入“小学”类,但汉志所列寥寥。至《隋书·经籍志》,其“小学”类所著录的语言文字学的书籍大增,这就需要作下位分类了,可以肯定地说,隋志作者将“音韵”作为“小学”的一个下位类,请读隋志:“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后染华俗,多不能通。故录其本言,相传教习,谓之‘国语’,今取以附‘音韵’之末。”这“音韵”就是下位的类目,即音韵类书的意思。往后至《旧唐书·经籍志》,“小学以纪字体、声韵”,“小学一百五部:尔雅、广雅十八家,偏傍、音韵、杂字八十六家”。清代的《四库全书》“小学”类的下位分类很是明晰,计三类:“训诂”、“字书”、“韵书”,这相应于今人口头常道的三门学科:“训诂”、“文字”、“音韵”。《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四十二“小学类三”的结语云:“韵书为小学之一类,而一类之中又自分三类:曰今韵,曰古韵,曰等韵也。”《四库全书》的分类,就是当今音韵学家通常所说的音韵学下的三个分支学科: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到了二十世纪,若干中外音韵学者管“今音学”的“今音”叫“中古音”,“古音学”的“古音”叫“上古音”。(注:二十世纪初又添了一个“北音学”,不少专家建议改称为“近代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在日本国会图书馆发现了宇内孤本南宋孝宗年间卢宗迈所辑集的《卢宗迈切韵法》,鲁国尧联系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杨中修《切韵类例》、晁公武《郡斋读书记》,金人韩道昭《五音集韵》,元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等大量文献资料做了深入的研究后,得出结论:“唐宋夏金元只有‘切韵’一名,‘等韵’一名始于明代,‘必也正名乎’:宋元切韵学,明清等韵学。”[1][p340]总而言之,“小学”或“语言文字学”的下位学科之一是“音韵学”,而“音韵学”的下位学科之一是“等韵学”,以时间先后分,则应为唐宋元切韵学(唐五代辽宋夏金元切韵学的简称)和明清等韵学。

      诸多典籍证明,在唐宋夏金元时代,存在着“切韵”、“切韵之学”、“切韵法”、“切韵图”、“切韵家”这一系列的专名。可以界定如下:中国唐宋元时代的研究汉语语音及其结构的学问,叫“切韵学”,“切韵学实际上是当时的音系学”。[1][p344]显示汉语语音结构的图表则名之曰“切韵图”。

      “切韵图”三字最早见于传世文献记载的是,古代日本学者藤原佐世在日本宇多天皇宽平年间(889-898年,相当于中国晚唐昭宗年间)所辑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其中著录有《切韵图》一卷,当是日本遣唐使或学问僧从中国带到日本去的音韵书,其时间必早于公元889年。

      “切韵图”是古代中国音韵学者智慧的结晶,创造精神的体现。

      切韵图的表现形式是“矩形网状语音结构图”,兹举卢宗迈所辑录的《全浊字母下上声去声同呼字图》(此图绝大多数中国学人未能见到)为例。

      图表1:全浊字母下上声去声同呼字图

      

      至于大型切韵图,如《韵镜》、《七音略》、《切韵指掌图》、《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等,可谓之“连续性矩形网状语音结构图”(或“连环矩形网状语音结构图”)。这五种切韵图,尤其是《韵镜》、《七音略》,坊间易得,此处不再举例。

      至此我们要提出一个问题,这可是个核心问题:中国音韵学的切韵图,根据什么原理编制的?亦即其“立图之本”为何?

      二、说“最小析异对”

      西洋语言学里有一个分支学科,叫Phonology,它是研究语音结构的学科。关于这门学科的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以为R.L.特拉斯克编的《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的叙述最为简明扼要。Phonology“中译”的变迁曲折地反射了这一“西学”东渐到中国的过程,在中国大陆,起初借用传统的固有术语把它翻译成“音韵学”,后来改译成“音位学”,近年“音系学”的译法比较流行,本文从众、从新,采用“音系学”。(在台湾,一直使用“音韵学”这一译法,在大陆学者看来,这个用来翻译西洋术语Phonology的“音韵学”跟中国自魏李登《声类》以来的沿用千余年的专名“音韵学”雷同,易滋混淆。但台湾学者管中国固有的“音韵学”叫“声韵学”,自有其区别办法。)

      北京大学徐通锵教授《基础语言学教程》云:“音位研究中最重要的手续是寻找最小对立的‘对儿’(pair)。”[2][p73]这“对儿”是西洋音系学里非常重要的术语,原文是minimalpair,它由两个英语词组成,minimal是最小的意思,pair之义是对儿。作为音系学的一个术语,minimal pair的意义是什么?下面引用西洋语言学通论教科书的话。美国学者Victoria Fromkin(维多利亚·弗罗姆金),Robert Rodman(罗伯特·罗德曼),Nina Hyams(尼娜·海姆斯)三人合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语言导论》),此书大概是在中国最为流行的舶来的教科书,其第四版由沈家煊等翻译成中文。(注:《语言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第四版的作者仅二人,即维多利亚·弗罗姆金和罗伯特·罗德曼。)其第七版(2003年)为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原版引进”的方式在中国大陆印行(2004年)。V.弗罗姆金等《语言导论》第七版关于minimal pair的一段话,兹译为:“minimal pair是除了在语言链的某同一位置上有一个音段不同外,其余音段全同,而意义迥异的两个词。例如cab与cad是只在最后音段上有歧异的minimal pair,在上述资料中尚有cap/cab,bag/back,bag/badge亦然。”[3][p277]该书后附的“专业术语表简释”(glossary)列的是“minimal pair(or set)”。[3][p588]笔者还查了一些英文的专书和词典,它们对minimal pair的表述文字虽有差异,但其内涵完全相同,故不再抄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