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词汇化研究综合考察

作者简介:
罗思明,浙江省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宁波 315211);上海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上海 200083);徐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420);王文斌,浙江省宁波大学理论语言学研究所。(宁波 315211)

原文出处:
现代外语

内容提要:

本文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出发,重点考察当代词汇化研究相关的五个问题:本质与视角、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词汇化模式与相关问题、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关系、词汇化语义—句法接口理论。文章认为:词汇化的本质是语言演变中语义成分整合成词的过程及结果;词汇化研究宜采用多元化视角,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基于功能—类型的词汇化理论比基于生成语法的词汇化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语义成分分析法是当代词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词汇化模式与相关问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词汇化和语法化互相补充;词汇化语义—句法接口理论无法充分解释某些语言现象。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08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引言

      随着当今“大词库,小句法”语言研究趋势的加强(方立、吴平2003),词汇化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语言本质与规律的认识(参看Packard 2000; Talmy 1985,2000; Tenny & Putsejovsky 2000; Tai 2005; Hale & Keyser 2005; Harley 2005; Hovav & Levin 2005; Huang 2007;冯胜利2000,2005;端木三2001;顾阳、沈阳2001;王洪君2001;石毓智2002,2004;何善芬2002;江蓝生2004;熊学亮、蔡基刚2005;陆俭明、沈阳2005;陆俭明2006)。本文旨在综合考察当代词汇化研究的基本概貌,以期促进汉语词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限于篇幅,本文重点考察当代词汇化研究相关的五个问题:本质与视角、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词汇化模式与相关问题、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关系和词汇化语义—句法接口理论;同时,在各部分阐述我们的思考。

      2.本质与视角

      2.1本质

      词汇化研究首先必须解决词汇化的本质问题。词汇化或曰词化,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Saussure(Lindstrm 2001:55)。如同许多语言学术语,因对其本质见解不同,研究者至今尚未给出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且有关的名称大相径庭(王文斌、周慈波2004)。纵观历史与现状,对词汇化本质的不同观点大致可归为六类:第一,词汇化即语言演变过程(如Briton 2001:177-199),即主张从历时出发,将词汇化等同于语言演变的过程;第二,词汇化即语言演变的结果(如王灿龙2005),即主张从共时出发,将词汇化等同于语言演变的产物;第三,词汇化即具体意义的发展过程(如Blank 2001:1596-1608),即将词汇化看作是某个意义的具体发展进程,将词汇化等同于研究语义演变;第四,词汇化即相关理论构建(如Briton & Traugott 2005:2)即将词汇化研究看作是构建词汇化的全部理论工作,把研究对象看作研究工作本身;第五,词汇化是语法化的镜像(如Lehmann 2002:6),即认为词汇化与语法化是单向的逆向关系,否定两者间的互补性和兼容性;第六,词汇化即常规的构词过程(如Bauer 1983:48-61;蔡基刚2005),即将词汇化等同于词的各种常规构成方式,如复合、派生、逆构。

      我们认为,词汇化本质的考察应立足于语言演变,结合共时和历时语言事实,兼顾过程与结果,充分考虑各类形式-意义组合方式。词汇化的本质是语言演变中语义成分整合成词的过程及结果,至少包括五层含义:一是词汇化是一种动态的语言演变过程,受制于语言演变基本规律和制约条件;二是词汇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语义成分整合成词的过程及结果,重点是过程,目的是探索语言演变的本质和规律;三是词汇化是造词过程,而不是用词过程,但它产生、存在和发展于语言使用之中;四是词汇化前的语义成分组合结构较为松散;五是词汇化的主要结果是词,但不排斥其他词汇化语言单位,如成语、习语之类的词汇化短语结构。

      2.2 研究视角

      词汇化的研究视角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具体概括:共时研究,如词汇化指“概念范畴的语言编码”;历时研究,如词汇化即“向词库中添加成分”(Briton & Traugott 2005:18);范畴化研究,如词汇化即新范畴的形成、凝固和发展(Saussure 1966:23);能产性研究,如词汇化又叫“凝固化”——当一个词形派生于各个词位,若其派生规则在某一语言体系中不再具有能产性,则该词形已被词汇化(Lyons 1977:547);从语言生成出发的研究,如语言生成过程中词汇化是词项被挑选和使用的过程(Polguère 2000:517);基于形式-意义组合的研究,如各类形式表达语义是语言的词汇化过程(严辰松2004);基于句法的研究,如主张词汇化就是一种句法单位成词的凝固化(王灿龙2005)。

      我们认为,从单一角度研究词汇化虽然可揭示某个或某类语言现象与规律,但对于揭示语言本质与普遍规律存在不足,如,仅从语义或句法角度无法解释为什么指称同一动物,汉语用“蚯蚓”,而英语用earthworm。因此,我们主张词汇化研究宜采用多元化视角,兼顾语言内外相关要素,从语音、语义、句法、语用、文化、认知等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如,对上述汉英语词汇化差异可解释如下:虽指称意义相同,但词汇化同时受制于人的认知,因操汉语者在认知上重视该动物运动时的屈伸动作,故以“蚯蚓”命名,而操英语者认知上重视其生存环境,故命名为earthworm,这反映了认知和语义对词汇化的共同干预。

      3.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3.1 理论框架

      词汇化理论与语言学理论密切相关。综观历史与现状,当代词汇化研究主要有两种理论框架:基于生成语法的词汇化理论和基于功能-类型的词汇化理论(Briton & Traugott 2005:89-1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