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重音每个语言都有,有的语言里重音有别义作用,见例(1):有的语言里重音一般没有别义作用,但仍然存在,比如对比重音,见例(2)。以下底线表示重读音节。 (1)重音有别义作用(英语)(2)对比重音(上海话) 名词:content 动词:content我不姓王,我姓黄。 重读的音节,一般较长,韵母发音完整(不弱化),而且有一定的调型,(Fry 1955,1958)或较宽的调域。 (沈炯1985,Liu and Xu 2005)不过,在有调语中(如汉语、日语),因为声调有别义作用,重音的语感不一定明显。现有的重音研究,一般以讨论词重音为主。(王志洁,冯胜利2006)词以上的重音,包括短语重音和句重音,研究仍然不多。本文主要讨论词以上的重音,简称语句重音。 2 语句重音理论 本节介绍过去四十年里的一些主要的语句重音理论。 2.1 Chomsky and Halle(1968):两条语句重音规则 Chomsky and Halle(1968)讨论的是英语。他们提出两条语句重音规则,即“复合词重音规则” (Compound Stress Rule)和“主重音规则”(Nuclear Stress Rule),转述于下(底线表示按规则获重音的词)。 (3)复合词重音规则(Compound Stress Rule): 在复合词[A B]中,如果B本身是复合词,则B重,否则A重。 例:[A B]blackboard黑板 [A[B C]]stone black-board石头黑板 [[A B]C]black-boardstore黑板店 (4)主重音规则(Nuclear Stress Rule): 在[A B]中,B重。 例:[A B]many people很多人 [A[B C]]many old people很多老人 [[A B]C]many people arrived很多人来了 Chomsky and Halle(1968)没有讨论其他语言的语句重音,也没有讨论为什么复合词和其他结构的重音规则不同。因此,对他们来说,如果一个语言的所有结构都是右重(包括复合词),或者复合词右重,其他结构左重,都是完全可能的。 2.2 Halle and Vergnaud(1987):重音参数 Chomsky(1981)提出,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可以用有限的几个参数来概括。根据这个理论, Halle and Vergnaud(1987)提出,不同语言的重音变化,也可以用有限的几个参数来概括。有关的两条重音参数见(5)。 (5)重音参数(Halle and Vergnaud 1987): [+/-bounded] 重音域的长度是否有限[left/right] 域内的重音在左首还是右首比如,上文(4)的重音规则,可以翻译成下列参数组合: (6)主重音规则(Nuclear Stress Rule): [-bounded,right] 重音域的长度无限,域内的重音在右首 可以看出,Halle and Vergnaud(1987)的重音规则不完全依赖于句法。比如,复合词的重音参数,有的语言可以选左重,有的可以选右重。同样,非复合词的参数,也可以有的语言选左重,有的选右重。所以,理论上说,有的语言可以和英语的重音完全相反,复合词是右重(不是左重),其他结构是左重(不是右重)。不过,Halle and Vergnaud(1987)的讨论,仍然以词重音为主。虽然他们认为语言的语句重音可以有变化,但是并没有进行具体讨论。 2.3 Duanmu(1990):辅重规则(Non-head Stress) Duanmu(1990)提出,Chomsky and Halle(1968)的两条语句重音规则,可以合并为一条规则,见 (7)。语句重音由横线表示。 (7)辅重规则(Non-head Stress):在句法结构[A B]中,一个是中心成分,另一个是辅助成分。 语句重音应该在辅助成分上。 例:[X YP][YP X][ZP[X YP] 辅重规则的运用效果和Chomsky and Halle(1968)的两条规则基本相同,例子见(8)。 (8)辅重规则举例 复合词: [A B]black-board黑板 [A[B C]]stone black-board石头黑板(不是[A[B C]]) [[AB]C]black-board store黑板店 短语: [P NP]in school在学校 [V NP]watch movies看电影 [AP(F)NP]pretty(F)woman美丽的姑娘(不是[AP N]) 以上的例子,复合词的[A[B C]]与Chomsky and Halle(1968)的分析结果略有不同,不过Duanmu (1990)的分析似乎更符合语感。短语的[AP(F)NP],采用的是较新句法分析,(Pollock 1989,Ritter 1991,Cinque 1993)中心成分是词缀成分F(类似汉语的“的”),而不是传统的名词N。关于辅重规则在汉语中的作用,端木三(1999)有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