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论坛不同类型ID的议题框架

——以人民网强国社区的中日论坛为例

作 者:

作者简介:
余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叶雨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硕士生。(武汉 430074)

原文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内容提要:

文章实证分析强国社区的中日论坛舆论领袖的议题框架。研究发现:论坛领袖类ID与靶子类ID在发帖信源、题材、主题、对日态度和报道主角方面存在差异。中日论坛领袖类ID的议题框架为“战争历史主题+政府主角”,而论坛靶子类ID发帖框架为“中日经济历史文化交流+非政府主角”。文章最后指出日本侵华的惨痛“集体记忆”是型塑领袖议题框架的原因。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8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023(2008)02-0107-06 收稿日期:2008-03-04

      网络论坛是中国网民重要的意见传播渠道。自2000年以来发生了诸多网络舆论事件,从重庆“钉子户”事件到厦门“PX项目”事件,从山西“黑砖窑”事件到陕西“华南虎”事件,都证明了网络论坛的巨大能量。“舆论领袖的意见对BBS舆论的形成发挥着导向作用。”[1]在网络论坛中,抛开潜水者①不计,帖子写手和帖子读者互相转化,网络论坛用户集传、受于一体。无论作为传者或受者,网民在参与网络论坛讨论时都会使用自己的框架来分析问题。

      戈夫曼在《框架分析》中指出人们通过框架来认知、了解社会,它的形成与存在均无可避免。人们在思考或解释外在世界时,常因认知世界中较熟悉某些事务而习以为常地以此为架构,用以解释、转述、或评议外在世界的活动,因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框架界限以外的真相。恩特曼认为框架存在于传播过程的四个环节:传者、文本、受者和文化[2]。传者在筛选传播信息、设定传播文本议程和意义、受者解读理解文本时都不可避免使用框架,而框架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有密切关联。

      如恩特曼所论述的,媒体通过突出某一方面、削弱其他方面来构架新闻,从而将读者的注意力导向被突出的部分。“构架的要素是可调大小的——夸大或缩小所描述事实的元素从而使其突出或不突出。”[2]吉特林认为新闻媒介藉着选取(或遗漏)社会事件中的某些素材,来表达对此事件的看法与意见[3]。在网络传播中,传者在选取素材撰写文本(帖子)的过程中会受其个人框架的影响,而受者在阅读帖子的时候也会启动其个人框架来诠释。整个网络论坛的传播框架又不可避免地与文化大背景发生联系。

      前期研究中已定义并提出领袖类ID筛选模型②。网络论坛领袖类ID被定义为在论坛中具有极高声望的活跃分子。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借鉴国外学者的“影响力扩散模型”,首先计算出中日论坛每个发帖者的论坛影响力,分离出影响力较大的论坛活跃分子;然后以“论坛声望”作为分类指标对活跃分子进行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出论坛领袖类ID。同样作为论坛活跃分子的靶子类ID,则较少得到网友认同和响应。本文旨在研究中日论坛领袖类ID的发帖内容是否存在特定的传播框架。主要采用量化的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中日论坛领袖类ID和靶子类ID的帖子内容文本,并试图分析议题框架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借鉴了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与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SSI)合作进行的“全球中文时事论坛研究项目”的抽样方案,抽样方法如下。

      以强国论坛《中日论坛》2006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30日这半年中发布的所有主帖作为抽样总体。以主帖的分布构建抽样框,将跟随主帖的回帖看做是主帖的一部分同时分析。参考国内学者对强国论坛的研究成果,强国论坛日常话题存活期一般为一周,故以“周”作为初级抽样单元。

      第一步,抽取星期,按照总体的半年时间中月内周和跨月周所占比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即视月内周和跨月周为2个不同层,分别建立月内周和跨月周抽样框。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1个跨月周和5个月内周。

      第二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选中时间段所有的主帖及其跟帖。去掉无回复的独白帖子共下载491个讨论串,去掉3个日语讨论串,余下488个讨论串作为研究的对象。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抽取具体帖子作为研究样本。帖子抽取过程如下。

      采用先ID后时间段的搜索方法,首先,搜索领袖类和靶子类ID的发帖,共获得2 300条记录。然后按照第一步抽取的时间段,采用先搜索时间段,再将该时间段内的所有帖子按照ID类别将文章归类,共获得样本帖子571篇。对获得的样本在EXCEL中编码,初步阅读分析后,发现中日论坛于2006年9月4日下午就《东京审判》这一电影请该片导演高群书参与进行过一次线上讨论,这段时间的发帖不能代表中日论坛的常态,因此将该段时间的讨论帖删除。在上述样本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系统抽样,抽取样本中的所有单数贴,获得二相样本269篇主帖。

      对帖子内容表现出来的态度、消息来源、帖子内容题材、被报道的主角和帖子主题依次进行内容分析③。

      1.态度分析

      将帖子态度分为感性亲日、理性亲日、中立、理性反日、感性反日五类。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立:内容通常是忠实表述事实,附加的评论不多,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感性亲日:没有经过陈述事实或论证,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中国应该放下历史的负担,进一步与日本加强经济教育等方面合作,互利互惠。

      理性亲日:通过事实说话,以事实为根据发表观点,赞扬日本文化、希望与日本合作、倾向于中日友好的归于理性亲日类。

      感性反日:带有明显的敌对日本情绪,在帖子中表现为直接表达反日情绪,没有事实支撑,甚至对靶子类ID具有事实依据的论点也进行情绪性的批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