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时代的学术生产

——“读图时代”批判

作 者:

作者简介:
曾军,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陈瑜,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博士生。(上海 200444)

原文出处:
探索与争鸣

内容提要:

所谓“读图时代”其实是出版商凭借媒体而制造出来的文化幻象。 “读图时代”的学术化历程为我们揭示出学术话语的传媒化问题,传媒利用自己的媒介优势不断地设置各种议程,不仅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对人文学术的研究产生了影响。在当前的人文学术中,不断出现所谓的“热点话题”、 “学术关键词”等现象,其实正是传媒时代议程设置的文化逻辑和运作方式内化为当代学术生产方式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 “读图时代”可以被视为传媒时代学术生产的一种镜像。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08 年 06 期

字号:

      自从1998年“读图时代”被创造出来以后①,近10年来,它一直风行于各大新闻媒体、网络论坛、学术期刊,甚至成为学术专著的书名。那么, “读图时代”是否是对现时代的准确命名?它经历了哪些变化而跻身为人文学术话语?“读图时代”的学术化历程揭示了当前中国的学术生产中存在何种问题?

      成功的硬造之词:作为一种出版营销策略

      1998年,由钟健夫、钟洁玲成立的家庭出版工作室策划出版了一套“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与其他动漫卡通不同的是,这套丛书直接以介绍当今最新学术思潮为目的,这就使得“读图时代”的推出一下子站到了知识学习和文化传承的“科普”高度,而其所宣扬的“读图时代”也具有超越单纯的娱乐休闲消费主义的意义。“读图时代”的意义指向在该丛书的同题序跋中即非常明显地反映了出来:在钟健夫的《读图时代(代序)》中,开篇即提出“一个人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将人类的全部知识读完”的问题,为此,作者开出了“有效阅读”的药方,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刻,有效阅读比拥有知识更重要”。 “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正是这条快速掌握经典强势知识的捷径。很明显,钟健夫所看重的正是这套丛书对人类知识的“图解”。

      1996年底开始出版的《老照片》和1998年开始出版的《黑镜头》则往往被誉为“读图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正是后者的商业营销的成功才真正导致了图文书的泛滥。《老照片》、《黑镜头》取代了《红风车》成为“读图时代”的出版英雄,使得“读图时代”中大众文化、休闲消费的一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放大。《黑镜头》、《老照片》诉诸读者的是历史的记忆和怀旧的情感;朱德庸、幾米则是对读者当代生活状态与情感体验的反映; “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所面对的则是知识——这一往往是文化精英们引以为自豪与自恃的东西。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钟健夫在序言中所提的“一个人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将人类的全部知识读完”才构成了一个真问题。但这个问题在随后的图文书的泛滥中被遮蔽了。

      更为重要的是,以前人们谈论“读图时代”的来临时,总是开口闭口读图类图书成为出版热点,但结合具体的读图类书籍来说,其实是比较复杂的。如“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与中国读者的“水土不服”,销售量不尽如人意,后续应时的读图类书籍的粗制滥造等,正说明“概念”的成功与“书籍”的质量和销售业绩应该区分开来。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去讨论, “读图时代”这个概念为何成功。否则,仅用销量来证明概念,难免会出问题。

      漂移的能指: “读图时代”的学术化历程

      “读图时代”虽然一开始作为出版营销策略,引发了一股出版潮流②,但是如果把“读图时代”仅仅局限为出版营销策略的话,其影响力可能还不足以有现在这么大。从一开始,其始作俑者就有着将其理论化、学术化的强烈冲动。钟健夫在生造出“读图时代”后,继续衍生出诸如“文本/图本”、“读书人/读图人”、 “言说/图说”、“言论/图论”、“文盲/图盲”之类的词汇;杨小彦则将“读图时代”引入人文学术讨论的主题,在围绕图像与社会、与传媒资本主义关系的探讨中, “读图时代”所包含的“由读图而带来的阅读危机”成为关注的重心,而对“读图时代的到来欢欣鼓舞”则被指责“落入了‘进步主义’的陷阱”[1]。很显然、 “读图时代”以一种新的危机的形象开始了学术化的历程,并构成人文学者对当代文化实施理论批判的新场域。

      截止到2007年7月,笔者通过中文期刊网查询(限定范围在1998-2007,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共有208篇文章直接以“读图时代”为题,全文中包含有“读图时代”的则达3065篇之多。下面是一份具体的统计数据,由此可见“读图时代”在学术生产中的分布地图。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读图时代”影响最大的领域是新闻出版图书情报研究领域,其次是戏剧影视美术书法等艺术学领域,再次就是文学研究。社会科学综合、经济与管理、政治军事与法律以及其他各个学科受影响力相对较小。其中,新闻出版研究以102篇题名和1381篇全文占据半壁江山。这种统计数据的分布也大体反映了“读图时代”的学术影响力和辐射面。同时,我们也可以勾勒出“读图时代”的学术影响路线图:新闻出版——影视艺术——文学研究——教育——经济管理及其他。

      

      应该说,“读图时代”在图书出版领域里的话语实践包含了对其他学科学术影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最核心的部分是由对“读图时代”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构成的。从事实判断来看, “读图时代”直接意指的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图文书的出版热潮及其相关的读图文化现实。但是,这一事实判断在后续者的运用中呈现出不断扩容和转义的现象,由此使得“读图时代”成为一个漂移的能指,进而引发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在“读图时代”造词阶段,其意义就经过了两次大的转移:从图文书出版到对出版印刷装帧设计的重视;从人类知识的“科普图解”到休闲娱乐文化消费,进一步延伸到新闻传播图书情报等其他领域, “读图时代”又获得了新的意义。

相关文章: